• 学校概况
  • 学校文化
  • 教师风采
  • 学生天地
  • 德育在线
  • 教学视窗
  • 特色教学
  • 科研航线
  • 家庭教育
  • 视频专区
  • 学校文化
  • 办学理念Educational philosophy
  • 工作目标School Targets
  • 办学策略Teaching strategies
  • 学校制度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 计划总结Plans and Summaries
  • 工作经验Working Experience
  • 报告讲座Workshops and Seminars
  • 学校专著Publications
  • 实验之歌Song of School
  • 一、校训:做事求实,做人求真

    【诠释】

    "做事求实,做人求真"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另一种表达,是结合学校办学理念所确定的基本思想路线。其中"实"、"真"是做事做人的标准,"求"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奋斗的过程。这句话是对全体实验人提出的具有训诫和警示性质的总体要求,是师生共同遵守的具有学校个性化的行为准则。

    二、实验精神:勇于探索,敢为人先

    【诠释】

    勇于探索是从事物发展具有无限性的角度提出来的。事物发展无止境,探索无终点。没有探索就没有与时俱进,没有与时俱进就意味着倒退。

    敢为人先是从教育所肩负的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职责的角度提出来的。没有教育者的敢为人先,就不会有教育对象的敢于创新;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勇于探索,敢为人先是从实验学校所承载的历史重任的角度提出来的。实验学校不仅仅是校名,更富有厚重的内涵。探索教育规律是"实验"的应有之意;敢为人先是履行"实验学校"之责的必然要求。

    精神是动力更是使命。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实验学校责无旁贷。

    三、校风:学习中研究,研究中工作,工作中创新

    【诠释】

    "学习——研究——工作——创新——发展",这是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链条,无论是师与生,起点是学习,目的是发展。学校本是个学习的场所,建设学习型社会,学校是主要阵地。但这里的学习不是形式上的"学习",而是要"动脑学习"、"用心学习",要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工作、学会创新,即教者会教,学者会学,最终才能实现发展。这里的发展,不是指学生毕业成才,而是指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定基础,是为学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基础。下面的教风和学风是形成良好校风的两个重要领域。

    四、教风:爱生、乐教、善思、会研

      学风:爱师、乐学、善知、会问

    【诠释】

    教风与学风是校风的具体体现,教风与学风又是相互影响、相互映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教风与学风在内容和文字表述上有许多相近的地方,并且在相同主题立意下用相同文字领起,放在一起一并诠释。"爱"是一切的基础,教与学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师生关系,教与学的行为也必须是以"爱"作为行动的纲领;"乐"是一种兴趣、一种情感,以教为乐,以学为乐,才能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善"是"擅于"、"长于",教者擅于"思考",学者长于"感知"才有教与学的事半功倍;"会"表示"懂得并有能力",教者"胡研",学者"乱问",不是"会"的表现,我们追求的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研"和"问"。

    "爱"与"乐"多在情感态度上投入,"善"与"会"则更多关注方法能力范畴,情商与智商结合,育德与育智同步,教风与学风互促,"风正"则"人正","人正"才能"发展"。

    五、培养总目标:培养有修养、负责任、会学习、善求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

    核心目标:

    一~六年级:教会每一名学生,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

    七~九年级:缩小生间差距,全面提高素质。

    分解目标要求:

    德——以真善美为核心,以自觉自强为目标

    学——以学习方式为核心,以素质加特长为目标

    能——以能力为核心,以创新为目标

    总思路:以人为本,人人发展;六段重点,三项要求;九年一贯,一以贯之

    纵贯:六段衔接,达成目标

    横联:三项相融,和谐发展

    一~二年级:

    德——感知并践行身边的真善美;(重在知对错)

    学——有兴趣,乐观察,爱好广;(重在兴趣)

    能——能自理,玩中学,发现特长。

    三~四年级:

    德——感知并践行校园的真善美;(重在辨荣辱)

    学——好习惯,细观察,积累多;(重在习惯)

    能——能自控,会做事,培养特长。

    五~六年级:

    德——感知并践行社会中的真善美;(重在明是非)

    学——懂方法,会学习,理解透;(重在学法)

    能——能自律,有悟性,发展特长。

    七年级:

    德——践行并评价校园的真善美;(重在培养行为习惯)

    学——知识牢,技能熟,应用活;(重在基础)

    能——能自治,善探究,巩固特长。

    八年级:

    德——践行并评价社会的真善美;(重在讲诚信、负责任)

    学——应用活,思路宽,辨析深;(重在应用)

    能——能自觉,善反思,优化特长。

    九年级:

    德——感知并践行做一名好学生;(重在知恩、报恩)

    学——辨析深,学习好,素质高;(重在素质)

    能——能自强,会自学,优秀毕业生。

    【诠释】

    总思路分三句话:一是"以人为本,人人发展"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义务教育法》为依据提出来的。"以人为本,人人发展"包括两个方面:"学校教育,学生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生本"与"师本"观念是办学的根本,师生共同发展,学校才能发展;二是"六段重点,三项要求"是将实验学校九个年级分为六个层次提出的要求,并对每段提出重点要求,高层次包含下面所有低层次的目标和要求;三是"九年一贯,一以贯之"是指目标体系的完整性和学生发展的连续性,纵贯横联,统领九年,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

    纵贯"六段衔接,达成目标"与横联"三项相融,和谐发展"构成一个网络。"纵贯"并非是"纯线性"的目标,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台阶,一些目标要求在不同的阶段里重复出现,循序渐进,且台阶上升的幅度也有所不同。"横联"更不是互不相干的并排系列,德、学和能是相谐相生、互促互进的;做事鉴照做人,做人必观做事,人事相映,人事一统。

    在此框架提纲基础上,各阶段还应再定实施细目。

    六、实施途径和方法:精神立校,方法优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

    【诠释】

    精神立校基于三点考虑:一是基于"精神"的作用。精神是动力,精神是活力,人只有精神旺盛,智商与情商才能达到极至;这时的人才具有创造力;二是基于学校的使命: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学校负有传递人类"精神"火种、培育拥有可贵精神的接班人的任务;三是基于学校负有建设校园文化的任务,精神文化的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之一。

    精神立校包括宣传"实验精神"、熔铸"实验精神"。宣传实验精神,就是要让锦州人了解实验学校,关爱实验学校,认识到锦州市实验学校是具有"锦州精神"的锦州人自己的学校;熔铸实验精神,就是要让实验学校的师生勇于探索实验,敢于走他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向未知领域迈出第一步。

    方法优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二是学习方式方法的变革。三是管理方式方法的变革。按照课程改革理念,前两种方式方法的变革改变着教与学的根本面貌,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有效方法,是对传统意义上的教法和学法的革命。第三种方式方法的变革是在提升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工作质量。

    科研兴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问题就是课题",二是"课题解决问题"。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问题就是课题"是科研意识,"课题解决问题"是科研要求,通过"问题就是课题"来研究学校工作现状;通过"课题解决问题"来不断提高学校的工作质量和水平,以求不断发展。

    特色强校包括"特有"、"特点"两个方面:

    特有:一是实验学校所特有的精神——勇于探索,敢为人先;二是实验学校特有的"方法"——管理方法优化,教育方法优选,学习方法优异;三是实验学校特有的"科研"——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决策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做出;学校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要在科学研究的前提下实施;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要在科学研究的引领下进行;四是实验学校特有的校风——学习、研究、创新之风;五是实验学校特有的校训——实验学校之魂即:"做事求实,做人求真。"

    特点:丰富的校本课程、良好的个性发展、幸福的后进学生。

    【附一】宣传口号(标语)

    ●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
    ●请欣赏每一个孩子
    ●每一个师生都有一份自己应尽的责任
    ●用脑学习,用心工作,用爱教育
    ●让校园充满快乐,让心中贮满幸福 除此之外,上面所有的办学理念都可以作为宣传口号

    【附二】

    ●"德"系列纵贯表:

    一~二年级:德——感知并践行身边的真善美(重在知对错)

    三~四年级:德——感知并践行校园的真善美(重在辨荣辱)

    五~六年级:德——感知并践行社会中的真善美(重在明是非)

    七年级:德——践行并评价校园的真善美(重在培养行为习惯)

    八年级:德——践行并评价社会的真善美(重在讲诚信、负责任)

    九年级:德——感知并践行做一名好学生(重在知恩、报恩)

    ●"学"系列纵贯表:

    一~二年级:学——有兴趣,会观察,爱好广

    三~四年级:学——好习惯,细观察,积累多

    五~六年级:学——懂方法,会学习,理解透

    七年级:学——知识牢,技能熟,应用活

    八年级:学——应用活,思路宽,辨析深

    九年级:学——辨析深,学习好,素质高

    ●"能"系列纵贯表:

    一~二年级:能——能自理,玩中学,发现特长

    三~四年级:能——能自控,会做事,培养特长

    五~六年级:能——能自律,有悟性,发展特长

    七年级:能——能自治,善探究,巩固特长

    八年级:能——能自觉,善反思,优化特长

    九年级:能——能自强,会自学,优秀毕业生

    【附三】参考资料

    1963年出台的《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规定:"根据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小学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学生。

    全日制小学学生的培养目标是:

    使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等品德,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写作和计算的能力,具有初步的自然常识和社会常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正常的发展,具有健康的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确定了新时期的培养目标:即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确定这一培养目标,正是基础教育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也是基础教育承担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历史重任的具体落实。

    义务教育法第三条: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