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小学低年级环境教育实施方案—曹 慧

作者:  来源: 实验学校审核: 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09-10-01 00:00

  一、指导思想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阵地,为深化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发挥“绿色校园”的教育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确立
1、通过环境教育,使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爱护自然。
2、让学生感知校园及周边环境与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知识、方法和能力。
3、使学生了解简单的绿化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具体实施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把环境教育的宣传工作作为一个切入点,开展各项专题环境教育活动,使学生感知身边环境的特点及变化,表达自己对校园环境的感受,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能力。
1、开展环境教育专题讲座。
讲座的内容要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通过讲座,向学生普及环境科学的相关知识,环保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和简单的环境道德伦理知识,使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校园环境,树立环保责任感,增强建设校园环境的使命感。
2、设立环境教育宣传栏、宣传版,定期更换内容;结合一些环境保护纪念日开展一些主题宣传活动,或者进行知识竞赛、征文比赛、原创宣传标语大赛等,营造一种人人关注环境,个个热爱校园的氛围。
3、创办班级环境小报,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活动中积累知识,增强能力。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校园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涉及方方面面,在学生学习的各门学科中都有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相应的学科内容,适当地补充和扩展,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环境建设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将环境知识转化为自觉的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环保行动,让环境教育成为培养孩子们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成为素质教育着力点和突破口。课堂教学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一个主要渠道,教者要把相关的教学内容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树立环境意识,达到渗透的目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课外活动。
学生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培养,重在教育,贵在实践。要积极组织学生从校园做起,从身边做起,参与各种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校园环境与学习生活的密切关系,营造一种人人关注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氛围。
1、组织学生观察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与学生共同绘制校园平面图。
2、开展有关环境教育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帮助学生确立研究性学习的主题,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提出环境问题,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其原因、后果,通过搜集资料、调查研究,找到解决办法。
3、走进环境,感受自然,亲近绿色,获得体验。通过与环境的零距离接触,让学生亲历环境,感受环境,从而认识环境、关心环境、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可进行如下活动:
(1)认养树木。我们的校园中树木很多,种类也很多,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养树木,通过平日对树木的养护,了解树木的种类、特征、习性,和树木建立息息相关的情感。
(2)利用课件演绎练习本、铅笔等的“旅程”,从树木的生长周期到原料采集、生产包装、流通销售、学生使用到废弃与处理引起的环境变化等,使学生体会到环境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3)我们的校园中有许多果树,桃树、李子树、枣树、杏树,其中最多的是樱桃树。初春鲜花烂漫,夏天枝繁叶茂,秋季水果飘香,可以在学校举办春花节、樱桃节等,在带领学生欣赏自然品尝果实的过程中,体验自然带给我们的欢愉,了解相关的植物与环境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对环境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
(4)承包绿地、参与劳动,亲身实践、感受绿色。我们的校园有许多绿地,除了固定的草坪,还有许多地方可以栽花种菜。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承包绿地,让学生亲自动手采集花种,收集菜种,然后亲身参与劳动。种白菜、萝卜、生菜、西红柿、向日葵,栽牵牛花、串红、月季、马兰、美人蕉等,松土、播种、除草、浇水、施肥,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获得劳动体验,从而增强热爱校园、热爱环境的意识。
学校环境教育是为了教导学生关爱环境、善用自然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并妥善处理相关的环境问题。学校环境教育的宗旨是引导学生了解人在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的角色与互动关系,增进相关的环境知识、技能与伦理,以期有意识地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并保护人类社会的生活环境,进而维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在小学低年级实施环境教育,要从小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不能只停留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上,要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亲身参与,亲自实践。首先让学生对周围环境加以认识,立足校内,运用课堂渗透、课外延伸、活动内化、评奖激励等措施,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逐步培养学生对人与环境关系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