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校园呼唤环保教育—荀国维

作者:  来源: 实验学校审核: 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09-10-01 00:00

  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环境意识和环保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力量也空前增强。但是与此同时环境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酸雨、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污染、大气污染、禽流感、艾滋病……无论是环境污染,还是生态破坏都在进一步恶化,围绕环境问题,一个庞大的国际环境体系逐渐形成,正越来越大地影响着全球经济、政治和科技的未来走向。
在全球环境日趋严重的今天,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尽管国家提出了“创建节约社会”、“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等一系列口号,但我国目前国民的环境意识淡薄,尚未能对环境状况作出相应的警觉。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责无旁贷。那么如何让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呢?
一、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
我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录象、查找图片、阅读环保资料、上网等途径让学生充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如我让学生观看1998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洪灾、被砍伐的森林、人类的非法守猎行为……等录象,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环保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讲故事、交流见闻、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明白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土壤流失……通过以上事例介绍,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热情,使学生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花草树木,阳台种花养草,把爱护、美化我们的环境变成了一种由衷的自觉行为。另外,学校团委也应该紧扣与环境有关的纪念日、纪念周开展系列活动。例如,3月12日是植树节,团委组织同学们进行植树造林活动,使同学们更加热爱周围的一草一木,进而认识到绿色造林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团委组织同学们开展“手拉手地球村”活动,为地球母亲过节,到社区拾废旧物与垃圾,清理环境。5月31日的世界无烟日,团委发动同学们利用这个节日向家长宣传吸烟的害处,要求禁烟,这与是环境教育从校园向家庭、社会拓展的一种有效的方式。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团委举办隆重的纪念活动,向家长发送环保宣传资料,举行环保手抄报比赛等。通过这些系列活动提醒人类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强调保护与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以此来增加学生对环保作用的认识,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使“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成为学生所追求的目标。
二、明确环保教育目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国家教委关于《推进素质教育,调整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环境教育是专题性教育,其着眼点应放在增强学生的意识上。”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不是先天就有的,特别是正确的环境行为习惯,更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中、在家长和教师的指导和影响下,通过自身的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利用班会及一切有利时间教育学生从身边的环保小事做起,如保护野生动物,爱护花草树木,节约水电,节约资料,不乱丢乱吐,不乱写乱画,不制造噪音等,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到社会中去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让所有的人都行动起来,加入环境保护的行列,让每一个学生自觉的环保行为都能影响到他的父母和家人,乃至亲戚朋友,使学生所在的社区掀起环境保护的热潮。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习惯,而且可带动整个社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深入持久的发展。几年的环境教育,我校的学生从培养环境意识,到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我看到了孩子们一点一滴的变化,一点一滴地进步。我相信,只要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对自然的“关心”,对全人类的“爱心”,我们生活的地球必将重返清新和洁净,重新拥有一片蔚蓝的天空。
三、利用课堂,教育学生保护环境.
课堂是教育的阵地,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阵地,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在课堂上可以利用教材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根据学科的特点,我把环境保护教育与智育相结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九年级几何《圆柱和圆锥》这一节中,我让学生阅读完课本后,每人动手做一个圆柱体和圆锥体。课堂上,通过这些模型,我简明扼要地就把它们的侧面展开图、旋转图形、轴截面讲清楚。讲授完毕后,我问学生,(1)路边的垃圾桶都是什么形状的?(圆柱形)(2)为什么垃圾桶要做成圆柱形,而不是圆锥形或正方体,或长方体?这个问题学生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虽然知道圆住体相对于其他体来说容积最大,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时老师从数学、物理的角度向学生解释为什么圆柱容积最大,然后老师加以引申,用圆柱体作垃圾桶,充分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率,而我们也要节省资源,如不浪费水电,不使用一次性饭盒,筷子,不使用纸巾和塑料袋,把垃圾分类,充分利用可回收资源……最后,老师让同学们把自己制作的圆柱体用透明胶固定在桌子旁边,当作小型垃圾桶,这样就不用乱扔垃圾了。另外通过做一些环保方面的习题,老师再引申相关的材料,使学生既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又加强了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让学生走出课堂,提倡“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中增强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1、利用课余时间,我组织学生观察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与学生共同绘制校园平面图;开展有关环境教育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确立研究性学习的主题,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提出环境问题,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其原因、后果,通过搜集资料、调查研究,找到解决办法;走进环境、感受自然,亲近绿色,获得体验。通过与环境的零距离接触,让学生亲历环境,感受环境,从而认识环境、关心环境、保护环境、改善环境。
2、在组织学生踏青、野炊的过程中,我可以实地进行环保教育。孩子不要乱扔垃圾、不要践踏草地等。如野餐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如何寻找野餐的地点、如何处理垃圾等;在郊游踏青过程中,教育学生如何维护环境的整洁,不随意攀折花木,不乱扔垃圾等。在同学之间形成一种“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光荣”的局面,使全班同学掀起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热潮。
生活是最生动的课堂。教师应把环保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个“有心人”,善于调动学生,引导学生环保要从身边做起,并使之成为我们的一种自觉行动,一种时尚。“保护环境”并不是一句空话,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和意识,并且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上,还要通过教育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能够自觉自愿地留意身边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减少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行为,并且能够向身边的新戚朋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像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乱扔废旧电池、垃圾分类放置等这些行为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稍加注意,就是在进行保护环境工作。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环境意识,能够自觉地在行动上得以体现,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促进形成“人人关心环境,人人保护环境”的社会风尚,提高文明素质,为把社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绿色家园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带动下,在全体师生的辛勤努力下,环保知识在校园内一定会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形成人人懂环保、个个讲环保、事事想环保,环保意识在师生中生根、开花、结果;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环保知识丰富了,到了社会就可以成为一颗环保种子,把环保理念渗入社会,回馈大众,从而使环保之花盛开到祖国的各个角落。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