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小学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成果(九)——小小旅行家 2022级14班

作者:李兵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25-09-24 10:56

项目背景

旅游作为生活中常见且充满趣味的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学科知识。在这个充满探索与发现的夏天,2022级14班的同学们踏上了一段别开生面的学习之旅,他们化身为“小小旅行家”,开启了一场跨越地理、历史、数学、科学等多学科的奇妙旅程。从目的地选择到行程规划,从行李整理到消费管理,大家在实践中解锁新知识、练就新技能,用创意和热情交出了一份份精彩的“旅行答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特别的“成果展”,看看小旅行家们的收获吧!



项目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掌握旅游规划、行程安排、费用计算等技能;学会运用地图、导航、在线旅游平台等工具获取信息。

2.过程方法:通过确定旅游目的地、规划行程、预订交通与住宿、记录旅行开支等实践过程,提升信息收集与整理、问题分析与决策、实践操作等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包容;激发对旅行的热爱与探索精神,树立文明旅游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确定主题

2022级14班的同学们在李老师的带领下,根据同学们的兴趣,将本次暑期项目化学习主题定为《小小旅行家》,让同学们化身本次假期家庭旅游的主角,亲自规划旅行目的地、旅行路线、交通方式、旅行花销等,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主学习、问题解决等能力。同时,在与家人的旅行过程中增进亲子感情,激发对世界的探索欲和对生活的热爱。

制定计划

在确定主题后,同学们迅速行动起来,在李老师的组织下,共同制订了详细的活动计划。

驱动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一次家庭旅行?

活动周期:7月14日—8月15日

整个项目分为五个阶段去展开:

阶段一:确定旅行目的地,溯源当地文化

阶段二:规划旅行行程

阶段三:准备旅行物品

阶段四:旅行消费管理

阶段五:旅行感受分享



项目化学习方案制定完成后,李老师随即组织同学们进行分组,共分为4个小组,每组设一名组长,9至12名组员。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协作高效,为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组组长在微信群中发布了详细的活动方案、 材料提交要求及时间节点,组员们积极响应,纷纷在群内交流想法、分享资源,营造出浓厚的合作氛围。一场关于旅行学习的奇妙旅程,就此拉开序幕。



目的地探秘--解锁世界的N种模样

“去哪里旅行最有趣?”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化身“地理小专家”和“文化研究员”,开启了目的地大调研。

地理课上的地图不再是枯燥的线条,北京的故宫、云南的丽江、西安的兵马俑……一个个景点在地图上“鲜活”起来,同学们不仅标注出经纬度,还分析了当地的气候特点——“三亚夏天多雨,要记得带伞哦!
去一个地方旅游首先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民风民俗、艺术文化、传统美食等信息。同学们有的查阅书籍了解目的地的文化历史知识,有的用电脑查看目击地的旅游攻略,有的通过手机查询对比了不同城市的气温——原来旅行前的“功课”,藏着这么多学问!









西安

历史遗址: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有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国都史。登记在册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3246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28处,如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大明宫等,还有众多周秦汉唐都城遗址。

艺术文化:有秦腔、关中皮影戏、长安画派等特色艺术形式。秦腔是中国现存戏曲艺术中最古老的剧种,长安画派以中国西部人文风情为题材,形成独特艺术风格。

饮食文化:以面食为主,有肉夹馍、凉皮、羊肉泡馍等特色美食,这些美食口感独特,深受大众喜爱。

—刘佳瑶

唐山

历史文化:迁安曾是黄帝都城,50余个大姓起源于此,伯夷、叔齐是儒学先驱。唐山有迁西榆木岭长城、清东陵2处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寝建筑群。

红色文化:唐山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家乡,也是长城抗战的主战场,喜峰口长城抗战等事迹闻名,《大刀进行曲》在此诞生。

艺术文化 :评剧、皮影、乐亭大鼓号称“冀东三枝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评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

工业文化: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摇篮”,创造了中国近代工业史上“七个第一”,如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等,素有“北方瓷都”之称。

—庞子熙

北京

古都文化:北京有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拥有众多历史遗迹。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红墙黄瓦彰显皇家威严;天坛是明清皇帝祭祀天地、祈谷祈雨之所,其独特建筑风格体现古人对天地的敬畏。胡同和四合院是北京独特民居形式,胡同如城市脉络,四合院体现“天人合一”思想。 

京味文化:北京美食文化独具特色,北京烤鸭皮脆肉嫩,享誉世界;炸酱面筋道酱香浓郁;还有豆汁儿、焦圈、卤煮等传统小吃,深受老北京人喜爱。 

红色文化:北京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阵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清华园车站旧址、颐和园益寿堂、香山革命纪念地等,完整呈现了“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卢沟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的地点,平北红色第一村纪念馆、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等,也都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创新文化:北京近年来形成了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在设计领域,吸引集聚设计产业要素。

—赵俊杰

行程规划--我的旅行我做主

“如何让行程既充实又合理?”同学们变身“规划小达人”,拿出了真本事。

数学课上的“时间计算”派上了大用场:高铁要4小时,游玩需3小时,加上午休1小时,一天的行程被安排得井井有条,“原来算时间也是门技术活!”

用携程查机票、用高德地图规划路线,甚至预订了酒店。

最亮眼的当属“旅行路线图”:同学们有的用思维导图梳理每日行程,不同颜色的箭头区分地铁、公交和步行;有的手绘成手抄报,景点旁画着迷你插画——大雁塔、西湖断桥、故宫……一笔一画都是对旅行的期待。













行李整理--科学打包的秘密

“带什么?怎么装?”同学们化身“生活小能手”,用科学知识解决行李难题。

去海边的同学列上了泳衣和防晒霜,还备注着“海边紫外线强,要保护皮肤”;去山区的同学带上了登山鞋,因为“鞋底花纹多,不容易滑倒”。物品清单更是分得明明白白:证件类、衣服类、用品类……

打包照片里,行李箱被塞得整整齐齐,大家还发明了“收纳小技巧”:有的同学把T恤卷成“小面包”节省空间,用保鲜袋分装袜子,“这样湿了也不会弄脏别的衣服”。证件放在最上层,有的同学还特意准备了创可贴和退烧药,真是太细心啦!

照片里,每个行李箱都像“百宝箱”。









物品清单













出发喽



消费管理--做个精明的小管家

“旅行要花多少钱?”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化身“理财小专家”,把数学课本里的“加减乘除”变成了管好“旅行钱包”的利器。

记账单上,交通费320元、住宿费280元、门票150元、吃饭200元……一笔笔数字被认真填进表格。

有的同学在消费小结里写得格外认真:“这次零食钱花超了30元,下次要把这笔钱省下来,去尝当地的老字号小吃——既划算,又能真正体验风土人情!”

更珍贵的是藏在数字背后的思考。有同学对着总额叹气:“算完一家三口的开销,突然明白爸爸妈妈平时挣钱不容易。以前总吵着买玩具,现在觉得‘需要’的才买,‘想要’的可以等一等,节省真的很重要!”

而提前在网上团购下单的同学:“在网上对比了门票和酒店价格,团购比现场买省了不少钱呢,原来‘花心思规划’比‘盲目花钱’更厉害,就像做题前先想思路,效率会高很多!”

一张张记账单,不仅记着数字,更记着成长——从“随便花”到“算着花”,从“只看价格”到“兼顾价值”,同学们在加减乘除里,悄悄读懂了“生活里的数学”,也明白了“规划”和“珍惜”的意义。











分享时刻--把快乐“打包”送给你

旅行的意义不止于“看见”,更在于“分享”。当小旅行家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家里,便化身成了热情的“文化使者”,要把一路的见闻与感悟,说给每一个人听。

有的同学提笔写下小作文,字里行间都是鲜活的画面:“站在古城墙下,摸到砖块上凹凸的纹路,突然觉得千年前的人好像也站在这里看过同样的太阳”“海边的日落把云染成了橘子色,海浪拍着沙滩,像在说悄悄话”。文字里藏着细腻的感受,“原来南方的雨是一阵一阵的,不像北方的雨下起来就很痛快”“博物馆里的文物不说话,却好像在讲好多好多故事”。

还有的同学举起相机、打开镜头,用照片和视频定格精彩瞬间。

无论是笔尖流淌的文字,还是镜头捕捉的光影,都在诉说同一件事:这场旅行里,他们不仅“看见”了风景,更“读懂”了风景背后的故事,而把这些故事讲出来的时刻,那份快乐和收获,又多了一倍。



























教师总结

《小小旅行家》项目化学习圆满落幕。孩子们化身小旅行家,从设计旅行路线、搜集地域资料、整理行李到记录账单,学习地域文化,孩子们在实践中主动探究,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这次学习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不同地方的文化,更培养了规划能力与节约意识。愿这份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伴随他们继续前行。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