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小学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成果(六)——我的自画像 2024级16班

作者:刘馨蔚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25-09-18 14:05

一、项目背景

(一)真实情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学会悦纳自我。学校将“认识自我”确立为一年级项目式学习最核心的主题,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自我,增强自我意识,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在2024级16班的暑假期间,我们围绕“我的自画像”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意和深度的项目式学习活动。通过这一项目,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会如何描绘自己的外貌特征,更重要的是,他们将学会如何深入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等多维度自我认知,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和接纳自己。

(二)确定主题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是特别的。为了使学生们能够充分了解班级各成员,这个活动召集全班54名同学共同创造自画像扑克牌,把全班聚集在一起,在扑克牌上呈现彼此的基本信息,反应各自的性格特点。通过自画像扑克牌的设计,学生们需要仔细思考并提炼出自己的独特之处,无论是外貌特征、兴趣爱好,还是性格特点、人生理想等。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了解,还让他们在创作中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和欣赏他人。自画像扑克牌的设计将成为项目中一个亮点,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作品展示,更是学生们自我认知和相互理解的桥梁。

(三)驱动问题

如何通过设计自画像扑克牌,发现自己的独特性,并学会介绍自己和欣赏他人的不同?

二、制定计划

(一)项目规划和作品预判

1、驱动问题分解

针对驱动问题,班主任刘老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解,探讨如何将一个复杂的驱动问题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并逐一解决。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有效地应对并解决驱动问题:



2、涉及知识学科



3、小组分工



4、作品形式:班级自画像扑克牌

(二)设计方案

1、项目时间表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和时间节点:



2、项目资源与支持

为了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我们充分利用了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和支持,包括图书馆、网络资源、美术教室等。同时,班主任刘老师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指导,及时解答学生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此外,我们还邀请了美术杨老师和心理老师进行专业的指导和点评,提高了学生们的创作水平和自我认知能力。

(二)知识学习

在知识学习阶段,学生们首先深入学习了与项目相关的学科知识。

1、语文

在语文学科中,学习了如何更好地进行自我介绍,如何通过文字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特点和经历。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为他们在扑克牌上撰写自我介绍部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美术

美术学科的学习则侧重于自画像的创作技巧。学生们通过临摹、写生等多种方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学会了如何捕捉和表现自己的外貌特征和神态。并且合理的与扑克牌的结构巧妙融合。此外,他们还学习了色彩搭配和构图原理,使自画像更加美观和富有表现力。



3、心理

心理学科的学习则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客观地评价自己,如何面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培养了悦纳自我的态度。这为他们在扑克牌上展示自己的性格特点提供了有力的心理支持。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还积极参与了各种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他们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活动探究

(一)采访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同学,并收集用于自画像扑克牌设计的素材,我们组织了一次班级采访活动。采访内容围绕同学们的基本信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人生理想等方面展开。每组同学负责采访班级中的一部分同学,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被采访到。

在采访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气氛热烈。他们不仅认真回答采访者的问题,还主动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经历。通过这次采访,同学们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还为后续的自画像扑克牌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采访结束后,各组同学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了整理和归纳,为接下来的自画像创作和扑克牌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查阅资料

在采访的基础上,学生们开始了深入的思考。刘老师带领同学们回顾采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仔细分析每位同学的特点和亮点,思考如何将这些独特之处巧妙地融入到自画像扑克牌的设计中。学生们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自我介绍和自画像创作,思考如何通过作品更好地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和内心世界。同时,为了更深入地挖掘每位同学的特点,学生们开始查阅各种资料。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搜索相关信息,甚至向老师、家长请教。通过查阅资料,学生们不仅拓宽了视野,还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将这些资料得到的信息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思考,为接下来的自画像创作和扑克牌设计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思路。





(三)体验

根据活动任务单安排,完成首次体验。



四、项目实施

(一)开题

在正式进入项目实施阶段前,我们举行了一次隆重的开题仪式。这次仪式不仅标志着项目式学习的正式开始,也激发了学生们参与项目的热情和积极性。班主任刘老师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项目的背景、意义和目的,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设计自画像扑克牌来发现和展示自己独特性的价值。接着,刘老师详细阐述了项目的时间表、任务分工和资源支持等情况,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清晰地了解自己在项目中的角色和责任。

通过开题仪式,孩子们不仅明确了项目的目标和任务,也增强了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他们满怀信心地期待着在接下来的项目实施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共同完成这次富有意义的项目式学习。

(二)艺术创作

在项目实施阶段,16班的同学们将之前语文课上所学的知识和思考转化为实际行动。他们首先根据采访和思考的结果,开始着手在活动任务单绘制自画像。同学们个个聚精会神,他们或拿着铅笔勾勒轮廓,或用彩笔上色,力求捕捉和表现出自己最真实、最独特的一面。在创作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展现了自己的绘画才能,还通过任务单表达了对自我的认知和接纳。



与此同时,扑克牌的设计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同学们需要将美术课中的自画像与扑克牌的元素巧妙结合,既要保持扑克牌的实用性,又要让每一张牌都独具特色。为此,他们反复推敲设计方案,不断调整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示最多的信息,还培养了耐心和细致的品质。











随着项目的深入,同学们还遇到了许多挑战。比如,有些同学在绘制自画像时发现自己的绘画技巧还有待提高;有些同学在扑克牌设计上陷入了创意瓶颈。面对这些困难,同学们没有气馁,而是积极寻求帮助和支持。他们向老师请教、与同学讨论,甚至利用网络资源寻找解决方案。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同学们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项目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三)展示分享

同学们在精心创作并圆满完成各自的作品之后,纷纷将作品互相传递、认真翻阅,通过这种方式相互学习、借鉴彼此的创意和技巧。随后,每位学生依据自己亲手设计并制作完成的扑克牌,依次上台进行自我介绍,运用流利的口语表达,生动地展示个人特色。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四)产品升级

同学们纷纷提出一个有趣的建议,那就是全班同学共同凑齐仅有的这一套扑克牌。然而,问题随之而来:既然我们手中只有这一套扑克牌,那么如何才能制作出更多套完整的扑克牌呢?

部分同学建议每人多绘制一些扑克牌,而另一些同学反对,觉得太麻烦,提议将绘制的扑克牌复印出来。对此,刘老师提醒同学们,我们购买到的扑克牌实际上都是由印刷厂专业制作的。刘老师进一步解释说,虽然复印是一种简单快捷的方式,但它无法复制出扑克牌特有的质感和手感。为了让我们的扑克牌更加接近真实,更具收藏价值,我们应该思考一种既能保留原作精髓,又能高效制作多套的方法。于是我们决定联系当地的印刷厂进行小批量定制。



五.反思评价

(一)学生自评

在这次“我的自画像”项目式学习中,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了自我认知和表达的重要性。从最初的采访、查阅资料,到后来的艺术创作和展示分享,每一个环节都更加了解自己,也更加欣赏他人。



(二)教师评价:

刘老师: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2024级16班的“我的自画像”项目式学习活动圆满结束。同学们不仅创作出了精美的自画像扑克牌,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深入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等多维度自我认知,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和接纳自己。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收获将伴随他们走向未来的人生道路。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