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小学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成果(四)——好事“花生” 2020级3班(原15班)

作者:郭述丹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25-09-16 10:11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学了《落花生》之后,我们便对花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郭老师在教室里种出了花生苗,寒假中几个同学自己在家里也种起了花生。看着他们的花生,我们的心里痒痒的。

暑假,学校号召我们进行项目化学习活动,我们很多人都想到了花生,于是全班同学都参与到对花生的探索中来。


二、分组、分工

围绕“花生”,同学们集思广益,提出了种花生、美花生、食花生、知花生四个探索的方向。

学习是实践的基石,讨论让我们思维碰撞出火花,实践中我们不断地遇到难题,在小组讨论中我们不断修正最初的设想,改进作品。郭老师还指导我们:无论探索哪个方面,都要先讨论研究步骤,然后进行小组分工,在讨论交流明确方法后之后,再动手制作。


看看四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吧!

三、探索汇报及成果交流

(一)种花生

我们可不想简简单单地种花生!自从参观了学校的温室之后,我们要尝试水培花生!从育种到水培管理,再到收获……我们虽然没有经验,不过,怕什么,试试呗!

怎么样才能完成这样的探索化任务呢?我们小组的同学首先进行讨论,分工;接下来部分同学上网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交流了花生萌发的必要条件——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如何保证花生种子既有水又有空气呢?我们开动脑筋,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开始进行花生的发芽探索。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没有土壤,花生真的能萌发吗?把花生放在萌发盒里之后,我们的期待便开始了。第一天,它就明显的膨大了起来,接下来的两天,它好像没有动静。第三天,有几颗花生居然真的发芽了!我们每天给它们换水,放在阳光下,精心照看。第7天,花生瓣之间,冒出了嫩绿的小叶……




为了观察和研究,我们利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与测量的方法进行数据积累,利用美术知识绘制简单的花生生长状态,还有的同学用手机和电脑,制作了花生生长日记。看看我的观察记录吧。

 






花生在我们的照料下茁壮成长着。为了让它们生长得更好,有人把花生栽植到土壤中,让它们获得更多的养分,有的同学则继续水培着……


(二)美花生

课文中花生是朴实无华,不计名利的。可是,我们小组的同学偏偏要让花生壳美起来!因此,面对着平凡无奇的花生壳儿,我们在一起进行了商讨,行了花生壳的艺术创作。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在向爸爸妈妈及同学们请教之后,我们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解决的办法。最后,看看我们的艺术成果——花生壳儿美美的!




(三)食花生

课文中不是说“妈妈用花生做了好几样食品”,他们过了一个收获节吗?“吃货”的我们也要做上一做。于是,我们也开始开动脑筋,动手做了起来。

在爸爸妈妈的指点下,我们有的做了炒花生,有的做了花生冷饮,还有的还做出了花生馅儿的月饼。




(四)知花生

为什么别的植物果实都露在外面,挂在枝头,花生却要钻到地里呢?花生一定还有很多其他的知识。为了进一步了解花生,研究花生,我们小组查阅了很多资料,并绘制了手抄报。






四、评价与反思

(一)评价


(二)反思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践中,我们不断到的遇到问题,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提升了能力。

2、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学习的内容。学习,不仅仅是课本上的内容,生活才是我们学习的大课堂。

3、合作共赢。一个人很难面面都行,但合作起来,互相启发,可以达到1+1>2的效果。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