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五)《走进国宝大熊猫》

2022级5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作者:张丽君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25-09-08 14:59

一、活动背景

大熊猫拥有“活化石”之称,其生存演化的历程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自然教科书,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同时,它憨态可掬的形象深入人心,是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友好使者,从古代文献中对大熊猫的记载,到现代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中对它的描绘,再到各种以大熊猫为主题的艺术创作,都展现了它在文化领域的独特地位。此外,大熊猫的保护工作涉及生态环保、社会公益、国际合作等多个层面,与当下的社会热点紧密相连,能够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二、问题提出

依托大熊猫的天然吸引力。其憨态可掬的形象和独特文化地位能抓住学生注意力,消解语文学习的枯燥感,让学习更具趣味性和探索性,助力学生实现能力与素养的双重提升。2022级5班的老师设计了本次语文实践活动。

活动实施人:2022级5班张丽君老师及同学们

三、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与大熊猫相关的语文知识,如描写动物的常用词汇,以及资料搜集、信息筛选的基本技巧。

2、引导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主动探究、乐于合作、勇于表达的学习态度,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激发学生对国宝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增强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四、活动过程

任务一:学—查阅资料

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有的上网查阅资料,有的翻看书籍,还有的去往成都大熊猫基地实地观察。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有助于他们更全面地理解知识,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和渠道获取信息。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通过查阅资料对国宝大熊猫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任务二:思—融入生活

当我们说起“国宝大熊猫”,脑海里总会跳出圆滚滚的身子、黑白相间的皮毛,还有啃竹子时萌萌的样子。但“走进国宝大熊猫”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只是让我们记住“它们生活在四川”“每天要吃几十斤竹子”这些知识点——更要让这些关于大熊猫的故事,悄悄溜进我们的日常,变成生活里的小惊喜、小思考,变成我们笔下的文字、嘴边的表达,变成藏在生活细节里的温暖与责任。

任务三:践—动手实操

当铅笔在纸上沙沙游走,当颜料在画布上晕染开黑白的温柔,每一个线条里都藏着一个心愿——想和圆滚滚的大熊猫,说上一句悄悄话,牵起一次小手。在《我和熊猫交朋友》的绘画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孩子们用色彩和想象搭建的“友谊桥梁”,每一笔都是最真诚的“见面礼”。让我们来看看学生们的成果吧:

















有的同学,通过手抄报的形式,为大家介绍了国宝大熊猫,下面我们来看看成果展示吧:













有的同学,通过自己的了解,用视频讲解、手抄版的方式,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更好的保护大熊猫,下面来看成果展示:









任务四:悟—总结反思

同学们表示在参与“走进国宝大熊猫”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前,对大熊猫的认知,似乎只停留在“圆滚滚、黑白相间、爱吃竹子”这些零碎的印象里。但当真正沉下心来,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纪录片、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这国宝背后藏着太多值得探究的故事,而这次学习也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大熊猫奇妙世界的大门。这次综合性学习,就像一场奇妙的旅程。让我们学会了用文字记录观察,用语言表达情感,用思维串联起零散的知识。当我们写下这篇感悟时,眼前仿佛又出现了纪录片里那只抱着竹子酣睡的大熊猫,它的安稳,是无数人努力的结果。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更应该带着这份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热爱,继续探索,继续前行。

教师寄语:

看着大家在“走进国宝大熊猫”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点滴收获,老师的心中满是欣慰与感动。还记得活动伊始,你们眼中对大熊猫的好奇如同星星般闪烁,而如今,这份好奇已沉淀为深刻的认知与真挚的情感,这便是成长最美的模样。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你们展现出的严谨与执着让我惊喜。为了弄清楚大熊猫栖息地的变迁,有人泡在图书馆查阅着生态报告,有人反复比对不同保护区的航拍地图,甚至还有同学深入熊猫基地请教细节。这份对知识的渴求,早已超越了任务本身,让我看到了你们身上潜藏的探索精神 —— 这正是语文学习中最珍贵的 “钻研力”。

孩子们,这次活动或许会结束,但对自然的敬畏、对文化的热爱、对表达的追求,应该成为你们随身携带的 “行囊”。愿你们永远保持这份好奇与热忱,在文字中探索世界,在思考中认识自我,让每一次学习都成为照亮生命的光。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