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经验在省级培训活动分享
6月4日,为期四天的辽宁省推进“五育”并举专项培训活动在东北大学如期举行,来自省内各市教育局、学校的领导百余人参加培训,11个案例进行现场分享。
6月5日上午,校长孙燕鹏代表锦州市分享了我校经验——《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校本实践与探索》。


注重顶层设计
让项目式学习有规划
校长从规划路径的精心布局、资源开发的深度挖掘、项目试行的多元探索三个方面介绍了项目式学习的顶层设计情况。
规划路径的精心布局——课程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设计、驱动性问题的设计、项目过程的实施、最终的学习成果均紧密围绕六个原则:基于文化、基于地域、基于生活、基于素养、基于课标、基于教材。

资源开发的深度挖掘——学校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各类课程资源,通过生活资源的丰富利用和教材资源的跨界整合,全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



项目试行的多元探索——学校确立先行试点项目,并通过稳扎稳打的基础课程模式、灵活多样的拓展课程模式、广泛覆盖的综合课程模式,引导学生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中进行深度体验。





注重实施策略
让项目式学习有实效
科研引领的航标作用、逐层推进的实践路径、及时评价的激励机制是确保项目式学习有实效的实施策略。
科研引领的航标作用——学校秉承科研为先的理念,为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深入实施领航,用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指导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建设。

逐层推进的实践路径——为了更好的实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我们采取逐层推进的策略,即学习——尝试——实践——创新。




及时评价的激励机制——注重评价的科学性与时效性,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通过校园电视台、网站、广播站等立体化平台,展示班级和学生作品,营造全员参与、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注重机制建设
让项目式学习有保障
学校注重机制建设,通过深入人心的价值引领和持续优化的队伍建设,让项目式学习有保障。

近五年来,学校14个项目式学习成果在全国跨学科(STEM)教育学习评选中获奖,其中一等奖11个、二等奖3个。学校连续五年被评为“国际StarT项目式学习年度最佳实验学校”。

在国家级研讨会上先后两次分享项目式学习和红色教育的宝贵经验,在2023省校长教师培训义务教育阶段跨学科教学示范培训活动中分享经验,相关案例被评为辽宁省中小学家校社共育工作典型案例。《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育家》、《辽宁教育》、《新少年》杂志、锦州电视台新闻+栏目、锦州电台、辽宁政协和锦州教育微信公众平台等对学校项目式学习成果进行报道。

为全面落实五育并举,我校秉承“做事求实,做人求真”的校训,构建“致真教育”。近五年来,学校依托致真课程,积极探索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实践路径,通过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多元育人目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场域,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五维能力的协同发展。


教育探索,永无止境。实验学校将继续以五育并举为根本遵循,持续推进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创新实践,通过多维度协同育人,跨学科综合育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持续强化学校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