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品三国智慧 探教学新径

作者:小学部教导处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25-05-05 10:15

为深入探讨古典名著教学策略,提升学生阅读素养,4月15日,我校五年级语文组围绕《草船借箭》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两位教师以不同视角切入,引导学生领略三国智慧,共研阅读之法。  通过课堂展示、团队说课、集体研讨等环节,深入探索古典名著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精研细备

活动筹备初期,团队成员便全身心投入,广泛查阅资料,深入研究《草船借箭》在小学语文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情。从三国历史背景到文本的文化内涵,从阅读方法的传授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最终确定教学设计。

二、同课异构

为了打造出各具特色又高效精彩的课堂,两位授课老师在团队的协助下,经历了无数次的磨课过程。

任忆老师紧扣文本细节,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形象。课堂伊始,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三国纷争的历史背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过程中,任老师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如“诸葛亮为何敢立下军令状?”“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周瑜的心胸狭窄?”引导学生从文中找依据,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古典文学语言的魅力。



张曦文老师以故事导入,生动讲述《三国演义》中其他经典片段,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课堂上,张老师引导学生精读文本,通过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深入剖析人物性格,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与周瑜的心胸狭隘。同时,注重古典文学阅读方法传授,指导学生如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言词句,提升阅读古典名著能力。



三、思维碰撞

辩课环节,两位老师围绕主题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并总结反思。两个团队的老师对预设问题进行了深度的解读。随后两组辩课团队针对“如何通过探究古典之妙,习得阅读之法”等问题各抒己见,展开了实证研讨。两组团队针对教学过程中的细节提出了宝贵建议,如在小组讨论环节,可给予学生更充分的时间交流,进一步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在拓展延伸部分,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更好地实现知识的迁移。





四、明确方向

王淼副主任对此次“草船借箭”同课异构活动提出宝贵意见,此次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让大家在思维碰撞中探索古典文学教学的新路径,助力学生更好地领略古典之妙,习得阅读之法。相信在这样浓厚的教研氛围下,语文教学质量将不断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也将得到更好的培养。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