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分式加减法,共备共研促成长
4月21日,我校初中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八年组的董礼、任爽两位老师以《异分母分式加减法》为课题,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呈现了两节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现了教学智慧与创新理念。全体数学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共同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效课堂实施路径。
一、立足大单元,类比迁移探本质
董礼老师的课堂以“知识迁移”为主线,巧妙类比小学阶段“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逐步探究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大单元教学理念,通过新旧知识类比,帮助学生明确分式运算在数学体系中的地位,真正抓住了学习的本质。整节课逻辑清晰、层层递进,既夯实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合作促成长,精准突破重难点
任爽老师抓住“找最简公分母”这一核心难点,通过增加分母结构的梯度设计,由单字母到多字母到单项式到多项式,逐步提升思维难度,讲练结合,实现了难点的高效突破。任老师巧用AI技术制作动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小组合作组织有序、分工明确,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又通过及时点拨精准解决共性问题,课堂上学生踊跃展示、思维碰撞,展现了良好的学科素养。

三、研讨探究,深耕课堂求创新
教无涯,研不止,在评课环节中,各位老师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两位老师的课堂亮点,也分享了自己的不同见解。大家的共同讨论和分享,将本次教研活动推向了研讨高潮。



教务处副主任李鹏充分肯定了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并提出建议:“教师既要善于‘巧用教材’,将知识点融入真实情境,也要敢于‘创新教材’,根据学情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教研组长郭明明老师总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探究知识的本质,知识的生成,知道为什么?我们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和优秀的师资团队,建议所有的老师平时一定要多听课,多学习,多研究,办公室要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不断的提升专业能力。”

此次教研活动以“同课异构”为契机,为教师搭建了互学共进的平台。数学组将继续践行“以研促教”理念,深化对新课标、新教材的探索,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