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课激思,辩课笃行
一年级语文学科组教研活动
4月18日下午,一年语文组以“ 边读边思,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主题,开展了团队辩课活动。陈建军和吕艳萍两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分别执教《夜色》一课。
一、研墨听春•匠心雕琢玉成声
为打造高质量课堂,两位教师开启了深度协同备课之旅。她们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从文本解读到学情分析,从教学目标拟定到活动设计,均展开了细致入微的探讨与构思。双方团队成员紧扣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构建起"备——观——研——改"的教研模式。通过组织多轮课堂观察、沉浸式研讨交流,优化教学策略,为上课教师保驾护航。


二、撷芳观澜•星火相照启云程
吕艳萍老师以"边读边思"为核心,设计"情境导入——分层朗读——抓关键词——想象拓展"四阶教学链,将识字目标融入诗歌韵律感知,创新采用AI对话情景增强课堂互动性。学生不仅学会了生字新词,还初步理解了诗歌内容,感受到了夜晚景色的美丽和小男孩勇敢的品质。陈建军老师则聚焦低段学情特点,构建沉浸式学习场域,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启学习之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这种方式契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与 “夜色”中的小男孩产生情感共鸣。
两位教师善于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思考。问题具有启发性和层次性,既关注了朗读的指导,又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边读边思的过程中提升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论剑青萍•真知淬火见金鸣
辩课环节,双方团队以“同课”为基础,以“异构”为突破,分别向对方提出问题。“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对'读好长句子'这一教学环节的处理是否应该考虑学情,有没有必要进行逐句指导?”“在课时内容的安排上,第一课时就完成了对整篇课文的学习,基于什么考虑?”双方团队成员在阐述了教学设计思路的基础上进行了探讨,互学互鉴,经验共享。“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辩非输赢,重在求真。”两节课情境不同,环节不同,但都力求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四、点墨成峰•远山含翠向新晴
教导处副主任刘君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无论进行怎样的教学设计,只要能够精准把握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立足核心素养发展,都可以进行尝试,我们的课堂就是在不断的尝试、探索、实践中变得越来越精彩。
教导处主任王淑萍肯定了教师团队的教研热情和认真态度,同时也提出了改进意见,“辩课应聚焦具体教学场景中的痛点问题,增强议题的针对性与实操性,让辩论结果切实转化为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本次活动通过执教展示和观点交锋、经验共享,不仅拓宽了老师们的教学视野,更在反思中明晰了课堂设计的新思路,为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课堂质量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