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同课共研促成长 异构课堂展新思

作者:李会爽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25-04-14 10:50

2025年4月10日,初中部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开展了以“大单元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为主题的同课异构活动。九年部的常诗琦与李嘉曦两位老师以八上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为文本载体,呈现了两节风格迥异却同样精彩的复习课。

道德与法治组教师听课中




理念碰撞 殊途同归

常诗琦老师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巧妙融入企业家雷军的奋斗故事贯穿始终,借助其经历中的责任担当激发学生共鸣,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针对复习需求,以"强化知识运用、突破思维误区"为主线,通过典型例题拆解、变式训练对比,带领学生逐层剖析题目陷阱,强化逻辑分析能力。

8904 8911

李嘉曦老师以AI技术生成的锦州女孩小羽的三个故事为线索——从纪念馆讲解员的责任担当,到社区助老的困境坚守,再到短视频助农的网络思辨,带学生在情境互动中理解个人与社会的联结,逐步构建整体知识框架;通过“选择-行动-反思”,解锁历史传承、公益服务、网络实践等多元参与方式,培养有温度、敢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聚焦素养 共话育人

道德与法治教研组长申桂杰老师在总结时指出:两位教师均以“新课程大单元教学理念”为指导,常老师的课重理性思辨,李老师的课重情感共鸣,二人课堂虽路径不同,但均体现了“以生为本”、以素养为导向的理念,将知识整合与能力提升深度融合,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在评课环节,多位教师提到,新课标强调“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在讲课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递,也要关注情感的体验,注重行为的养成,以及能力的培养,避免说教化、空洞化,核心素养需通过多元教学策略落地。







异构求同 深耕课堂

同课异构不是比优劣,而是促共生。道德与法治课堂既要扎根教材,又要回应时代;既要传递知识,更要塑造价值。教师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探索生活化、活动化的大单元教学新模式,让课堂真正成为培根铸魂的主阵地。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