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数绽芳华 聚力“共”成长
四年级《字母表示数》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4月10日,四年级数学组全体教师聚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字母表示数》一课,开展了一场主题为“以字母表数之简,育符号运用意识”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一)课堂风采:两种风格,殊途同归
1、金鑫老师——游戏化情境中的数学“破冰”
“1只青蛙,4条腿,10只、100只、1000只又该怎么表示呢?”金老师以学生最爱的小游戏为引,将字母表示数的抽象概念融入真实生活。整个课堂以风趣幽默的语言,通过三个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数量间的倍数关系、相差关系,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与数量关系。不断生成的投影、此起彼伏的提问声,让符号语言变得鲜活可触。

2、刘漪镝老师——结构化思维下的知识建构
刘老师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字母KFC、车牌号和扑克牌中的字母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以经典儿歌为主线,巧妙地引导学生探究数不尽的数与数不尽的数量关系的简洁表示方法,从具体数字走向字母概括,层层剥开数学本质,以严谨的逻辑链条搭建知识阶梯。并利用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充分理解字母在不同情境中的取值范围这一重点内容。

(二)辩课交锋:理念碰撞,深度思考
同课异构结束后,两组辩课团队教师开展了以“以字母表数之简,育符号作用意识”为主题的团队辨课活动。老师们各抒己见,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多个方面对两节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大家既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教学亮点,也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在辨课过程中,老师们通过思维的碰撞,不仅拓宽了教学思路,还收获了新的教学灵感,为后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三)活动总结:立足素养,向新而行
副主任孙卓远对两位老师的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刘老师的课堂“重情境,促理解”层层递进,帮助学生从算术思维过渡到代数思维;金老师的教学“重探究,提思维”对比交流,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和符号意识。
副校长祖秀杰高度赞扬了本次教研活动:两组从课堂生成到现场辩课都充满了真实性和时效性。陈述的理论符合新课程、新理念要求,且契合三级路径,落实了核心素养和跨学科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字母作为数学语言的基础元素,不仅承载着表达未知、建立方程、简化计算等多重功能,更是连接具象与抽象、现实与想象的桥梁。这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于教师而言,是相互切磋、博采众长的良机;于学生而言,恰似多味的数学糖果,让学生在多元思维的启迪下,怀揣勇气与智慧,奔赴代数学习的浩瀚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