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同课异构《小白船》,深度教研求实效

作者:小学部教导处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25-04-10 10:12

三月末,小学部音乐组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围绕辽海版四年级歌曲《小白船》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旨在通过不同教学设计的碰撞与融合,深入探讨如何将音乐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表现力、创编能力和文化理解力。教研活动由尹群老师主持,洪楚妍老师团队和刘骞遥老师团队分别展示了两种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刘爱华副主任为活动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点评。

同课异构出异彩

洪楚妍老师团队以“创编表达”为主线,通过旋律接龙游戏和师生二声部合唱,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与创造力,强化“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素养的融合。团队成员张欢、许诺、马云婷、陈金莹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设计意图,强调了通过创编活动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刘骞遥老师团队则以“情境浸润”为核心,通过多媒体动画呈现夜空与小白船的唯美画面,结合朝鲜族传统乐器长鼓的节奏律动,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抒情性与民族特色,重点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团队成员田畦、王雪纯、杜财分别从情境创设、文化理解和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展现了团队对音乐教学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思维。





预设问题求深度

在预设问题答辩环节,两个团队围绕“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歌曲情绪”、“如何解决学生演唱时音准和节奏不准确的问题”以及“如何在《小白船》教学中分层落实音乐核心素养”三个核心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洪楚妍老师团队提出了分句练习、手势辅助和打击乐器伴奏等方法。洪楚妍老师强调通过分句练习确保每个乐句的音准和节奏准确,陈金莹老师则建议利用奥尔夫音乐打击乐器帮助学生稳定节奏。

刘骞遥老师团队则强调了多媒体技术运用、教师范唱和肢体语言的重要性。田畦老师提出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王雪纯老师强调了教师范唱的感染力,杜财老师则鼓励学生运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表现歌曲情绪,她的现场载歌载舞展示又给我们带来美轮美奂的享受。

辩论交锋增智慧

辩论环节以“《小白船》教学中,是否需引入朝鲜族舞蹈元素”为辩题,正方和反方展开了激烈的思维交锋。


尹群老师宣布辩课开始

正方代表杜财认为舞蹈元素能直观表现三拍子韵律,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并建议简化动作设计,利用丝巾替代长鼓,降低难度,确保全员参与。


杜财老师建议教学中加入舞蹈元素

反方代表马云婷则担心复杂动作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偏离歌唱教学的主目标,陈金莹建议利用“声势律动”(拍手、跺脚)表现节奏,既保留音乐性,又避免超负荷。



主持人尹群老师总结指出,双方观点各有道理,是否加入舞蹈元素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把握。她建议采用“三梯度设计”:首先在基础层利用声势律动感知节奏;其次在兴趣层为学生提供朝鲜族舞蹈微课供课后拓展;最后在展示层鼓励有舞蹈特长的学生课间示范,兼顾普及性与个性化。



点评环节重建设

教研活动的最后,刘爱华副主任进行了点评:两个团队的教学设计及教研体现了“素养导向、学生为本”的深度思考并给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跨学科融合,关联语文课《繁星》诗文,用“音乐+文学”升华美育内涵;二是技术赋能,借助AI编曲软件,让学生尝试为《小白船》改编伴奏风格,激发创新思维。

尹群老师在总结中强调: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深入挖掘歌曲的内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之美,体验音乐之乐,在音乐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