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分一分”,“分”出果实香甜
3月29日,小学部三年级数学组围绕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分一分》单元开展“同课异构”教研。何淼老师和刘俊清老师以不同视角切入同一课题,呈现了两节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充分展现了“同课异构”的魅力。
一、精心准备:凝聚智慧,精准定位
活动前,三年级数学组全体教师深入研读教材,结合新课标要求,梳理《分一分》单元的核心目标。何淼与刘俊清两位老师立足学生学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两个团队教师通过多次集体备课、磨课,优化教学方案,确保两节课既紧扣核心素养,又凸显个性化教学特色。





二、课堂展示:同课异构,各显匠心
1. 何淼老师:在操作中感悟“分数”
何淼老师从生活实例出发,创设分物情境,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并逐步引入分数。何老师让学生先用自己的方式表征对二分之一的理解,对接学生的生活经验,摸清学生的认知起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中,二分之一的模型在学生头脑中逐步清晰,从简单的实物分配到抽象的数学概念,让学生在“以形解数”中增进数学核心素养。


2. 刘俊清老师:在探究中认识“分数”
刘俊清老师从生活经验出发,制造认知冲突,激发探究需求,通过对比个性化表达与数学符号的差异,引出分数必要性,带领学生从“平均分”过渡到“分数表示”。课堂中,学生通过折纸、涂色等活动,通过动手操作将抽象分数具象化,理解分母、分子含义,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生长出数学眼光、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实现了从"教知识"到"育素养"的跨越。


三、团队辩课:思维碰撞,共研共进
课后的辩课活动将本次教研推向高潮。两个团队的老师立足新课标理念,围绕本课教学设计意图和课堂生成各抒己见,深入剖析了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既有思维碰撞,也有共识凝聚,这种对教学本质的追问和基于实证的研讨,不仅能促进教师的深度反思也让每一位参与的教师都受益匪浅。




四、活动总结:以研促教,向美而行
副主任孙卓远对本次教研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指出同课异构和团队辩课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也让老师们对教材的理解更加透彻,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了更多的思考,希望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新课标为纲,继续探索多样化教学设计,同时也要与时俱进,让AI助力课堂提质增效。


三年级数学组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助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