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九)《小小理财家——人民币的奥秘》
2023级19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背景】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强化,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需注重生活化、情境化学习。本次寒假实践活动以“人民币”为载体,结合二年级上册“购物中的数学”单元知识, 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生活融合”,要求通过真实场景培养“量感”与“应用意识”。人民币作为日常交易工具,是学生理解货币价值、单位换算和简单运算的核心媒介。
【活动目标】
1.认识人民币:能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及图案含义; 掌握“元、角、分”单位换算关系。
2.人民币兑换:熟练运用加减法进行不同面值组合换算;理解等价交换的数学逻辑。
3.购物实践活动:模拟真实购物场景,合理规划预算;记录消费清单,分析开支合理性。
【活动过程】
一、确定主题
本活动以“人民币的奥秘”为核心,聚焦小学二年级数学与财商教育的交叉点。主题设计基于三重视角:学科维度上,紧扣“元角分换算”难点,将抽象单位转化为兑换游戏与采购任务;社会维度上,回应移动支付时代儿童货币认知缺失的痛点,以实物操作重建交易逻辑;发展维度上,通过“预算制定—比价决策—反思优化”闭环,启蒙理性消费观。活动创新采用“分层挑战”机制”,兼顾能力差异,确保80%以上学生达成“能识别、会换算、懂规划”的核心目标,为后续“数字金融”“储蓄理财”等主题奠定认知与情感基础。在赵老师的带领下,把班级同学分为三组来进行实践活动。

二、制定计划

三、实践操作
第一组任务:人民币探索小达人
任务1:收集不同面值人民币(实物或图片),观察并记录纸币/硬币的图案、文字、防伪标识。
任务2:制作“人民币家族”手抄报,分类整理1元、5元、10元等常见面值,标注单位换算关系(如1元=10角)。



















第二组任务:兑换小能手挑战赛
任务1:家庭互动游戏——用不同面值组合兑换指定金额(如“如何用5元纸币兑换成1元和5角的组合”)。
任务2:设计“兑换阶梯表”,列出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等价组合方式(如10元=5元×2,或1元×10)。












第三组任务:小小采购员计划
任务1:制定“春节年货购物清单”,设定预算(如50元),记录商品价格并计算总开支。
任务2:模拟超市购物(可家庭角色扮演),完成找零计算,分析是否超支及优化方案。















四、体验心得
1.知识内化:学生通过实物观察和动手操作,深化了对人民币面值、单位换算的掌握。
2.技能提升:兑换任务中灵活运用加减法,购物实践中锻炼了预算规划与计算能力。
3.价值观培养:部分学生提出“优先购买必需品”“比较价格再消费”等理性消费观点。
4.家校联动:家长反馈活动增强亲子互动,孩子主动参与家庭采购决策。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以“玩中学”为核心,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场景,为低年级学生财商启蒙奠定基础,未来可拓展至义卖捐赠、零钱储蓄等主题,持续深化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