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六)《度量衡的故事》

2021级21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作者:金鑫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25-03-10 16:53

【活动背景】

在战国时期,屈原曾写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寓言故事《郑人买履》描述了郑国人购买鞋子时,只信赖自己测量的尺寸,却不愿亲自试穿以确定大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一个拳头到手腕的长度定义为“匹配”。从古至今,度量衡始终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紧密相连,无论是宏伟的卫星发射,还是日常生活中妈妈厨房里的一块蛋糕。在这个寒假,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度量衡,体验度量衡,运用度量衡吧!

【活动计划】

活动一经金老师发起,立即获得了二十一班同学们的热烈响应。在金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最终决定由组长殷溪唯同学负责,共同制定了本次活动计划。根据同学们的兴趣和选择,活动共成立了三个小组,并明确了完成任务的内容、要求及时间安排等关键信息,以确保项目活动的顺利进行。



【活动过程】

1.查找资料

同学们通过互联网和书籍查找资料,了解何为度量衡、度量衡的演变过程,度量衡的测量工具及方法,以及度量衡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并通过记录和讨论加深理解。同学们发现,从古时的“一竿子地”到现代的精密测量工具,度量衡的演变不仅反映了科技的进步,更体现了人类对精确性的不懈追求。通过对比古今测量方法,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度量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应用的兴趣。

















2.实践测量

学习了度量衡知识之后,同学们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测量起身边的事物。不仅掌握了度量衡的基本技能,还深刻认识到度量衡不仅是工具,更是智慧的结晶。

















3.绘制手抄报

接下来,孩子们借助手中色彩斑斓的画笔、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所学度量衡知识画成了手抄报。一幅幅美妙的画作为我们介绍了度量衡的古今差异、度量工具与方法、不同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跟度量衡有关的成语故事和典故等等。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活动总结】



【教师寄语】

通过本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深入研究了度量衡的历史资料,领会了度量衡的重要性,并了解到最初的度量方法多依赖于日常用品。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量度和计量单位的认识,还通过制作度量衡主题的数学小报,与同学们分享了他们的学习体会。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的精神,深刻感受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期望这次活动能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索热情,培养对学习的热爱,成为他们继续在数学领域深造的起点。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