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五)《我是小小搭配师》
2022级23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背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寒假是学生们走出课堂,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的好时机,锦州市实验学校小学部2022级23班的同学们开展了一次数学实践活动——《我是小小搭配师》。
三年级的孩子们正处于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展此次数学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寒假氛围中,通过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探索搭配规律,动手实践主动参与探究,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问题的提出】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经常遇到需要做出选择搭配的情况,比如选择衣服的颜色和款式、每天饮食的营养搭配、出行路线的选择搭配等。这些看似简单的选择,实际上蕴含着分类、有序等数学问题。通过这次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搭配现象,提出问题,如“如何搭配出不同的组合?”、“用什么方法进行搭配”、“如何利用符号等表述搭配的方式?”等,并在实践过程中寻找答案,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和学习兴趣。
【活动目标】
1、在饮食、路线、服装搭配中深入理解搭配的方法,学会用数学方法计算不同搭配的可能性数量,掌握简单的搭配规律。
2、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有条理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搭配活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搭配中发挥创意,设计出独特的方案。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寒假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同时增强对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活动开始前,班主任何老师通过线上平台发布活动任务和要求,为同学们提供学习资料,包括简单的搭配知识讲解、生活中搭配案例分析等。同时,鼓励同学们自主收集与饮食、路线、服装搭配相关的素材,如美食图片、地图、服装款式、搭配案例等,为活动开展做好准备。
二、明确任务
随后,根据老师发布的任务要求,同学们在家长的帮助下,仔细阅读、分析各自任务,积极地参与到这次数学实践活动中。

三、活动实践
1、服饰搭配组
同学们针对不同的场合不同风格进行服装搭配。在搭配时考虑服装的风格、颜色协调性等因素。同学们统计不同服装搭配的数量,比如3 件上衣、3 条裤子,通过简单计算得出有9种搭配方式。最后同学们用拍照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服装搭配,用画图的方式展示搭配结果。










2、饮食搭配组
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家长等方式,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如富含蛋白质的肉类、豆类,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等。随后同学们尝试为自己设计营养食谱。有的学生精心搭配早餐;有的同学搭配丰盛的午餐;还有的同学根据颜色口味搭配水果,制作水果拼盘。在搭配过程中同学们计算不同食材搭配出的食谱种类,例如从 3 种主食、3 种蔬菜中选择主食、蔬菜各一种进行搭配,运用简单的乘法原理算出有 9 种搭配方式。在拍摄餐食的同时,还将搭配的过程绘制成图画。










3、路线搭配组
这个小组的同学们都变身为小小路线规划师,根据实际情况,或选择旅游路线搭配,或选择散步路线搭配,或选择出行路线搭配,总之积极观察发现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路线,并进行比较,最后将自己发现的路线进行搭配组合,并绘制成图画。




4、搭配方法总结
第四小组成员将整个探索实践过程进行总结,通过画图、符号与数字记录、算式模型等形式,将发现和思考过程通过多种形式表达,将抽象的组合问题转化为直观操作,既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又兼顾了趣味性。




【活动总结】
“我是小小搭配师”活动以生活为课堂,通过服装、饮食、路线三大生活场景,让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数学规律,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魅力。从一件外套、一顿早餐、一条小路开始,数学不再是书本上的数字,而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智慧工具。更重要的是,同学们也体验到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更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