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二)《春联里的年味》
2020级7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背景】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最具有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是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重要时刻。在春节期间,贴春联是一项传承千年的习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春联既是人们抒发新一年美好愿景的独特的艺术形式,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人文精神。在寒假期间,开展“有趣的春联”语文实践活动,恰逢其时。春节的浓厚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天然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深入感受传统节日氛围,又能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意义深远。当春联遇上语文,能够让我们的寒假呈现出什么别样的风景呢?这个寒假,让我们一起走近2020级7班师生们的“春联里的年味”吧!

【活动目标】
此次活动通过班主任张老师的细心规划和部署,让孩子们与家长、同伴们合作一起来体验春联里的中国年。通过读书、上网查资料等形式了解春联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及基本规则(平仄、对仗、字数等);通过讲春联起源、送祝福等方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自己设计春联、写春联提高创意写作能力;通过与家长和同伴的合作与实践,体会节日仪式感;通过成果展示培养跨学科思维(结合文学、艺术、历史等)。同学们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活动实施】
一、确定主题
2020级7班的同学们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将本次语文实践活动的主题确定为“春联里的年味”。本次活动是“汉字结构与句型”、“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从春联的起源、春联的小故事、春联的规则、春联的文化底蕴等方面去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践活动目的制定实践活动计划,对实践活动的成果进行展示。
二、制定计划
同学们积极响应,制定了详细的实践活动计划。活动从探秘春联,到设计春联、写春联,再到品春联,活动内容丰富,可以给同学们的寒假填上一抹不一样的风采。

三、活动实施:
(一)探秘春联——文化溯源与规则解码
春联是春节不可或缺的元素,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艺术形式。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阅读书籍、观看纪录片等多种方式对春联进行了文化溯源,了解从桃符到春联的演变过程,更主要的是破解了春联的规则密码;通过寻找不同类型的春联、挑选春联等方式,加深了对春联类型的了解,更加深刻的体会春联蕴含的文化底色。



(二)设计春联——头脑风暴与动手创作碰撞
春联是中国传统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写于红纸上,张贴于门框、门楣或墙壁。春联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具有着丰富的含义:祈求新年平安、健康、财富,如“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象征喜庆与驱邪,隐含抵御厄运的愿望,如“爆竹声中辞旧岁,桃符万户换新春”;体现季节更替与万物复苏的喜悦,如“春风入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表达对家庭和睦、国家昌盛的期许,如“国泰民安逢盛世,风调雨顺颂华年”;商家、农户等根据职业特点创作春联,如商户常用“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同学们结合实际生活,选择自己要表达的主题,设计了专属于自己的春联,有的同学用绘画和春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有的同学用传统和科技碰撞进行设计;有的同学用毛笔书写出专属春联。通过设计春联这一环节,同学们不仅能收获知识与技能,更能在“手脑并用”中感悟中华文明的智慧与温度,让传统文化真正“入心”而非“入耳”。





(三)贴春联、送春联——行动中的情感与智慧
贴春联是春节最鲜明的符号之一,承载着“辞旧迎新”的古老传统。同学们通过亲手张贴,与千年的文化根脉对话,传递对美好生活的祈愿;通过全家共同贴春联的过程,强化了家庭协作与代际互动,成为春节团圆的“仪式化表达” 。




送春联以春联为纽带,将满载心意的祝福赠予长者、邻里亲友,让传统文化走出家门、融入生活。这一行动既是对“年味”的生动诠释,也是对“赠人祝福,手有余香”互助精神的践行,在传承文化根脉的同时,播种善意与联结,让春节的喜庆跨越年龄与距离,凝聚成共享团圆、共筑和谐的温情。

(四)品春联——跨学科融合
春联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同时也可以成为当今小学生不同学科相融合的桥梁,同学们在品春联中学会了春联的写作及古文阅读;在探究春节习俗变迁中,初步理解了朝代的更替;通过写春联、画春联、设计春联,进行了艺术的体验;通过与AI技术的结合,感受了信息技术的魅力。同学们采取制作春联手抄报、绘制春联文化的简图、录制春联相关视频等方式,再一次品味了春联文化,感受了中国年味。



【活动总结】
一副春联,看似方寸红纸,实则承载着中华文明传承、情感共鸣等多重使命。这次活动通过“探秘-设计-书写-传递-品味”等全链条实践,让同学们在欢乐中亲近传统文化,留下一份独特的新年记忆;让同学们不仅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更化身“再造者”与“传播者”,让千年春联在当代社会绽放出鲜活的文化生命力、教育感染力。这场活动,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播种——当孩子们举着自己写的春联笑着说“这是我设计的”,便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最好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