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成果(二十三)——魅力中国之带您游遍中国 2019级13班
一、确定主题
(一)项目背景:
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国度,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自然景观。为了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片热土,学校精心设计了这次主题式跨学科项目化学习。

2019级13班全体同学在班主任苏越超老师的带领下,将通过多学科的知识融合,以“游遍中国”为主线,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每一座城市、每一处景点,都将成为知识库中闪耀的星辰,让我们在领略美景的同时,汲取中华文化的智慧与力量。

(二)项目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运用。
2.情感态度: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实践能力:通过艺术创作、创意展示等,提升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提出问题:
(一)分解问题
驱动型问题一:中国的自然地理之美,你了解多少?
探索目标:
1.了解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高原、平原等地形特征。
2.分析这些自然地理要素如何影响中国的气候、生态及人类活动。
3.设计一份“中国自然地理之旅”路线图,标注出你最想去的地方。

驱动型问题二: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有哪些璀璨的明珠?
探索目标:
1.梳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事件、人物及文化遗产。
2.分析这些历史文化元素如何塑造了中国的民族性格和社会风貌。

驱动型问题三:中国的美食文化,为何能享誉世界?
探索目标:
1.探讨中国美食文化的多样性、地域特色及历史传承。
2.策划一次“舌尖上的中国”美食节,亲手制作并品尝中国美食。

驱动型问题四:中国的科技发展与未来展望。
探索目标:
1.回顾和分析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和成就,热点和前沿技术。
2.展望中国科技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二)创设情景
在苏老师的建议下,同学们团结合作,用心策划每一站,一起做有文化的旅行家,一起去了解中国。

二、制定计划
同学们共分成5个主题小组:分别是地理探索、历史追寻、文化体验、科学探索、艺术创作。

苏老师提示同学们要加强项目化学习活动的科学性、预见主动性,把握规律性,同时又富有创造性,一定要大量查阅资料,大量补充知识,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二、探究协作
苏老师告诉大家,要从一个个小问题入手。如:有哪个历史名人、古文背景等。不仅拓展课内外知识,同时在引经据典,援古证今的过程中,不断启发大家思考,甄别总结,赋予典故鲜活的时代价值,让同学们收获颇丰。

(一)地理探索
活动过程及体会:
走进江南:王烺石、李航铄、徐辰曦
游历南京→杭州→苏州→镇江→上海五个城市,感受祖国山河、人文之美,边记录,边拍照留存。时刻持有好奇之心,以求索之问激发探讨,以互动回应碰撞新知。
同学们漫步在江南水乡,看对岸楼台上唱戏,寻文豪大家的身影,在浆声舟影里吟唱。仿佛看到:古史传说的主角,柳下泉畔茶香溢,人人浸润而不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走进云南:王策、侯恩硕、冯子骞
游玩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等,了解云南的气候特点,地形地貌,风土人情。


走进西安:王韵瑶、张心一、苏米洛
游三千年历史名城,感十三朝文化古都。“吹过的风都是文化,脚下路都是历史”西安,亦是长安,长安亦常安。
在曲江池畔感受宁静与雅致,在碑林的石碑前细细品读流传千年的书法艺术。一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传统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走进四川:陈奕萌
参观都江堰,感受“世界水利文化鼻祖”。了解宝瓶口、飞沙堰、鱼嘴三大水利工程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堰遏都江浪,民怀太守恩。”都江堰也是一项文化遗产,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走进本溪:杜婧祎
1、前往本溪观山湖风景区,这里集“山、水、枫、湖、船”为一体,被誉为东北的“小黄山”和“小桂林”。
2、坐游船领略红叶湖秀美风光,欣赏岛屿和苍松。
3、攀登竞秀峰,在玻璃栈道享受大自然的奇山秀水。

(二)历史追寻
陈熙文:
秦始皇陵兵马俑数量之庞大,造型之真实,从侧面展现了我国两千多年前工匠们高超的技艺。
西安的古城墙作为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它正在默默地向人们倾诉着六百多年前的历史。
李航铄:
了解四行仓库抗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张鑫皓:
了解九一八事变,勿忘国耻,铭记历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情怀!
魏涞:
1.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
2.了解北京故宫古建筑群的特点。
万家瑞雪:
站在长城上,俯瞰着蜿蜒曲折的城墙,感受到了它的壮丽和辽阔。长城是中国古代的防线,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杨宏迪:
参观大连日俄监狱旧址,警示国人勿忘国耻。
杨添祎:
回看红色东方之城--丹东。
郑嘉语:
1.徒步游览橘子洲头的美景,远眺湘江两岸连绵的岳麓山和现代的长沙城,感受毛主席当年挥斥方道的豪情壮志;
2.参观岳麓山,游览岳麓书院、清风峡、古麓山寺等历史名胜古迹;
3.在文化馆手绘一幅洲城美景,通过画画方式直抒胸臆。
郭家兴:
走进辽沈战役纪念馆,重温辽沈战役的历史背景和战争历程。

(三)文化体验
活动过程:
1.民俗风情:学习并展示中国各地的传统节日、服饰、饮食等民俗文化。
2.体验古诗词背景:古诗词伴我们成长,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3.大学体验:体验顶尖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围。
活动心得:
中华文明赓续传承,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安芸萱:
探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感受世界顶尖学府的魅力。座无虚席的自习室、图书馆,勤奋学习的学子,深深的激励着我。心中种下知识强国的种子。努力学习,未来利用所学为国所用!

王烺石:
游镇江,看芙蓉楼,品古诗。王昌龄那首脍炙人口的《芙蓉楼送辛渐》描绘的历史场景是什么样的?
回想,无论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汉唐盛世的辉煌壮丽,宋明文化的雅致风流,在历史的长河中,诗词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不同时代的风貌与情怀。

马悦宸:
通过参观大连博物馆,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
赵彬宇:
伪满皇宫博物院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
王策、侯恩硕:
了解当地少数民族,感受中华民族团结的力量。
苏米洛:
陕西自然博物馆,展示了陕西地区从古至今的变迁。

(四)科学探索
活动过程:参观科技馆等活动。
苑佳瑶:
体验各种科学实验和互动展示,直观了解一些科学原理。
王文静:
深入观看:从机器人展区到自然科技展区。
仔细聆听:创新科技产品的惊人功能和功效。
乔润:
1、如“传声筒”、“三棱镜折射光”等,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2、参与动手实验和游戏,通过显微镜操作体细胞和卵母细胞,实现体细胞克隆猴。
费楚惟:
1、坐在模拟驾驶舱体验飞行,感受飞行员驰骋蓝天的第一视角。
2、戴上“VR眼镜”沉浸式的太空冒险,希冀想象可以在此落地。
3、登上“月球车”感受月球驾驶,操控“火星车”开展的火星救援。
4、近距离参观航天员的“家”,看太空美食,太空用品等。
刘政廷:
深入地了解航空母舰的历史、技术和作战方式,以及了解中国海军的发展和现状,认识国家科技的发展和海军力量的重要性。
邓琳熙:
1.参观航母内外设施,了解航母的基本结构以及用途。
2.参观舱内的设施设备,实地感受战士们的生活区、工作区。
金轩伊:
锦州市科技馆内设有礼赞共和国、健康科普、消防科普及科学探索四个展厅。印象最深的还是我们的“辽宁舰”,雄伟壮观!
陈翊轩:
通过参观中国工业博物馆,了解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我们辽宁在新中国发展历程中做出的巨大贡献。
夏佳祎:
科学技术馆常设儿童科学乐园、探索发现、创造实践、工业摇篮、科技生活五大展厅。更涵盖了生命科学、安全避险、交通、军工、环境科学、新型材料等多项学科领域,共有展项764件,涵盖知识点900个,互动展项达95%。

活动总结:
对“未来科技”的每一次飞跃都满怀惊叹,为“中国创新”的每一次突破深感自豪,我们关注着农业的未来,心系着自然的平衡,热衷于智能科技的潜力,梦想着星际旅行的奇迹。以疑问为引,点燃科学的火花,以对话为媒,共绘科学的壮丽图景。

(五)艺术创作
活动过程及体会:
宋俊余:
1、笔法练习:掌握中锋、侧锋等不同运笔方法,练习基本笔画写法。
2、字体临摹:临摹经典的书法字帖,学习不同字体的结构和风格。
3、墨法运用:体会通过控制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不同的艺术效果。
4、章法布局:了解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安排作品整体布局。
5、欣赏与品鉴:欣赏优秀的软笔书法作品,提高审美水平,分析其优点和特色。
6、创作实践:尝试自主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意。
张紫桐:
培养耐心和专注力,写字不是任务,而是一种乐趣,在边写边学的情况下,能够更多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活动总结:
很多艺术作品,都是中国文化的表达。因为我们始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灵感之源、创意之源。同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同学们静心和专注,这有助于培养人的耐心和定力,对个人的性格修养有积极的影响。
四、汇报展示
学科融合与创新视频短片播放:
短片中,同学们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分享了他们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镜头下的中国,既有悠久的历史遗迹,也有宁静美好的云南风貌。既有渊源文化展示,也有充满活力的文艺演出。
这些短片不仅是对本次项目学习成果的总结展示,更是对同学们爱国情怀的一次深情告白。

五、成果交流
(一)社交与互动学习
(二)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三)自然环境与生态保护

六、反思评价
(一)学生评价
通过一系列地点游览,围绕魅力中国——带您游遍中国主题驱动型问题扩散,激发了我们对探索自然奥秘的思考和兴趣。同时,我们发现兴趣和爱好不会凭空降临,要在积极参与各个实践活动中找到契合自己的方向,亲身体悟,才能积累探秘未知的无畏勇气和不竭动力。
(二)家长评价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孩子们的高远追求不是凭空产生。学校和老师精心打磨丰富多彩的项目化学习主题,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去明晰方向,去躬身实践,在寻找热爱中激发动力,在勤学不怠中打牢基础,这次活动意义非凡!
(三)教师评价
我们共同经历了一段难忘的学习之旅,收获了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滋养。我们学会了如何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从文化的多样性中理解包容,更从自然的鬼斧神工中感悟生命的奇迹,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七、结束语
2019级13班全体师生满怀期待,从北国的雪域高原到南疆的热带雨林,从东部的繁华都市到西部的广袤草原。我们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料、亲自踏访,一点一滴地拼凑起中国这幅多彩的画卷。
在这个充满探索与发现的旅程中,“魅力中国——带您游遍中国”项目化学习,不仅让我们师生跨越地理的界限,更让我们的心灵在中华大地的广袤与深邃中尽情遨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