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十五)《度量衡的故事》
2020级18班数学综合实践成果
【活动背景】
退避三舍、才高八斗、入木三分、咫尺天涯、光芒万丈……同学们,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与“度量衡”有关的成语典故流传至今,可见“度量衡”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处不在,具有重要的地位及意义。那么这个寒假就让我们好好细致深入地研学一下“度量衡”吧!
【问题提出】
“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物体的统称。那么问题来了,“度量衡”的工具是什么呢?是用什么方式测量的?同学们可以去查阅资料,理解“度量衡”的意义,知道最初的度量方法都是什么?通过亲自测量体验不同测量工具,相信这个过程会很有趣,还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生活化,同时加深对量和计量单位的理解。
【活动实施人】
2020级18班学生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成语中有关“度”的计量单位在古代的具体意义,了解古今测量方式的区别。
2.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自主探究、自主总结、自主分享中,丰富并发展量感。
3.了解“度量衡”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活动过程】
一、查找资料
同学们通过网络查找和翻阅图书等方式收集材料,认真做了摘抄,了解相关知识,想必这个时候同学们已经对“亲自测量”环节跃跃欲试了吧。
















二、讨论研究
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线上交流等得知在古代,人们为了测量田地等长度,最初采用了人体的某些部分作为长度单位,如手指、手腕、脚等。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每个人的身体尺寸都不相同,这在商品交换和社会活动中带来了不便。因此,逐渐发展出了其他类型的长度测量单位,同时也包括以物体为基准的量具。




统一度量衡具有深远意义,便利了经济、文化交流活动。统一度量衡使得全国上下有了标淮的度量准则,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的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最早统一“度量衡”的是秦始皇,总看整个“度量衡”发展史,我们身为中华儿女,为祖国的悠久历史和伟大文化感到自豪。






三、实践测量
经过学习和讨论,同学们都有了新的收获,现在就用自己选好的测量方式去体验测量的乐趣吧!












四、绘制数学小报
同学们结合所了解“度量衡”的相关知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度量衡的前世今生”、“成语中计量单位”、“古诗词或古文中的度量衡”、“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常用度量工具”等内容完成了一份份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数学手抄报。
















经过本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同学们对“度量衡”的认知,也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了度量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知识从课本走进日常生活当中,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们主动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孩子们对量和计量单位的理解,丰富并发展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