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锦州印象·追寻红色印记(八十五)小学部2019级22班主题式跨学科项目化学习

作者:张佳秀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23-09-18 21:08

第1节序言

翻开锦州这座英雄城市的红色发展史,从抗联烽火到辽沈硝烟,一个个饱经沧桑的革命遗址,记录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峥嵘故事。红色基因需要传承,红色血脉需要赓续。

暑假期间,由班主任张佳秀老师指导,2019级22班组织全体同学开展了“锦州印象?追寻红色印记”主题式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大家一起追寻红色印记,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争做强国好少年!


第2节主题探究

锦州地区留存下了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遗址、旧址、纪念地和纪念建筑设施是英雄精神的载体和象征,是锦州的红色记忆。

如何更好地介绍锦州的这些红色地标?如何讲述那些感人的英雄事迹?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锦州的红色历史,并开启面向锦州的红色之旅?带着这些问题,新一代少先队员们将追随先人足迹,打卡锦州红色地标,深入了解锦州红色文化背景,讲述红色故事,追忆百年艰辛奋斗历程。

第3节构建小组

经过同学们的研讨和交流,本次项目化学习活动选定锦州市区附近的八处红色景点为“红色地标”打卡地,包括辽沈战役纪念馆、亮甲山战斗遗址、配水池战斗遗址、梁士英舍身炸碉堡遗址、云飞大桥、老兵电影放映队展览馆、小山村国歌讲习所、锦州苹果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对应八处红色地标,同学们成立八个学习小组,各组细化分工,协同完成此次实践活动。




跨学科知识应用

围绕“追寻红色印记,打卡红色地标”这个主题,在活动设计中有历史资料搜集、路线规划、解说词撰写、英雄事迹解说、红色路线绘制、视频制作等多个环节,涉及语文、地理、历史、美术、信息技术多个学科,充分体现了本次活动在跨学科知识方面的综合应用。

第4节查阅资料

张老师指导同学们利用学术网络资源来搜集资料。


各小组认真查阅相关资料,沉浸式聆听历史中的红色故事,积极为撰写解说词做准备。






第5节活动实施

(1)走进辽沈战役纪念馆

辽宁战役纪念馆是本次活动的第一站,在这里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辽沈战役英勇壮烈奋斗的历程。战史馆全面描述了七十多年前那场决定中国命运的革命战争画卷;英烈馆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份份珍贵的文件、一件件斑驳的实物;支前馆刻画了农民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军民一心、参军参战的画面。


最令同学们心灵备受触动的是,在馆内的战争烈士名录碑上,一笔一画,刻着能够找到名字的近五万名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还有很多战士的名字不得而知。它就像两道铜墙铁壁一样坚固,他们的英明和功绩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更将永远激励着后来人奋勇向前。




(2)走进亮甲山战斗遗址

亮甲山战斗遗址是此次活动的第二站。该遗址位于太和区锦州医科大学院内,其形似蘑菇顶,孤立突出,又称“大疙瘩”。辽沈战役锦州外围战中,这里是敌军的一个重要据点。敌军在山顶修有上下两层大型碉堡,四周设有明堡、暗堡30多个,并由一个营的兵力把守。1948年10月11日,东北野战军三纵队八师二十四团三营接受了攻打“大疙瘩”的任务。在兄弟营的配合下,激战两日,在锦州总攻前将“大疙瘩”据点攻克。




(3)走进配水池战斗遗址

在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西北方向,也就是人民街与松坡路交叉口的西南角位置,坐落着一座满是弹痕的建筑物,那就是辽沈战役中著名的配水池战斗遗址。该遗址东西长40.5米,南北宽18.2米,高6米,为2层砖混结构。 配水池战斗是辽沈战役中解放锦州时扫清外围的关键一战,无数英烈长眠在了配水池下。同学们沿着英雄的足迹,走访了这座曾经充满硝烟的战场!


配水池战斗的胜利是至关重要的。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的外围战时,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七师二十团一营奉命攻打配水池。战士们在营长赵兴元的指挥下打垮国民党30余次的增援和反扑,最后在仅剩下28名负伤战士的情况下,终于攻克,打通了通向锦州的大门,营长赵兴元被授予“全国战斗英雄”称号。2003年3月,配水池战斗遗址被确定为红色教育的重点工程,也是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走进梁士英舍身炸碉堡遗址

在锦州市古塔区西部,有一条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街,这就是锦州市区主干路之一的“士英街”。提起士英街的来历,锦州人都清楚这是在辽沈战役攻打锦州时,英雄梁士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舍身炸地堡,为锦州解放开辟了胜利的通道。“梁士英”这个英雄的名字,正影响着锦州一代又一代的人民。


同学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梁士英舍身炸碉堡遗址,缅怀这位革命先烈。


为了纪念梁士英,建国后,锦州市人民将锦州北铁道门改名为士英门,将邹容路改名为士英街。1950年,锦州市人民在烈士陵园敬修了梁士英墓,并将他牺牲的地点命名为“梁士英舍身炸地堡遗址”,以永远纪念这位不朽的人民英雄。“梁士英舍身炸地堡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今已有56年的历史,一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5)走进云飞大桥

云飞大桥、云飞街是锦州人都知道的红色地标,它们的命名均来自于马云飞烈士。解放前夕,马云飞带领锦州地下党员搜索了大量的敌军情报,为我军攻打锦州提供了大量准备工作。1948年10月14日,马云飞为解放军攻城部队带路时不幸中弹牺牲。为了纪念马云飞烈士,辽西省委决定将原来的教仁路改为云飞街。2010年10月竣工通车的新桥被命名为“云飞大桥”。


同学们沿着云飞街来到美丽的云飞大桥,看到云飞大桥如飞虹般搭在小凌河两岸,仿佛有无数双英雄的手臂在托举一般。今天,同学们正沿着用英雄名字命名的大桥上,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明天。但是无论走的多远,都不会忘记来时的路,在这新中国曙光来临的地方,向曾经战斗在这片热土上的英雄致以深深的敬意!


(6)走进老兵电影放映队展览馆

同学们来到了美丽的东湖公园,这里有一座特殊的建筑—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展览馆。展馆占地1000余平方米,展陈面积740平方米,共分8个部分宣传展出老兵放映队的先进事迹。通过屏风、图片、歌墙、展柜、体验区、沙盘等多形式、多视角宣传老兵精神,并利用综合展柜展出了队长刘成金20年来所收藏的百余部放映设备。


20年来,老兵放映队行程踏遍30多万公里,为1000多个偏僻山村,200多个社区、企业、学校、部队、机关,100多个海边防哨所放映电影1500多部。“只要群众需要,就永不停机”,他们坚守着这句庄严承诺,用实际行动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


(7)走进小山村国歌讲习所

锦州小山村国歌讲习所,座落在锦州松山腰沟村,这里不但民风淳朴风景秀丽,还是新中国国歌奠基第一人抗日英烈高鹏振的祖籍。走近讲习所,矗立在纪念广场上的一座宽8米、高5.5米的《高鹏振与他的铁血抗战家族》的英雄塑像格外引人注目,上面写有十一个大字,“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这座塑像由当地娘子军们根据多年的社会调查与烈士后人的描述设计雕塑而成。


多少人到这里听国歌怎样在锦州唱响,多少人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多少人来这里祭奠英烈。小山村国歌讲习所,现已成为辽宁省百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新中国国歌素材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国歌红色打卡地。


(8)走进锦州苹果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1923年,著名爱国实业家李善祥在锦州庙沟创办了“生生果园”股份有限公司,生生果园当年被誉为亚洲第一苹果园。毛泽东爷爷曾经说过,“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指的就是生生果园。在锦州解放后,李善祥将自己倾注毕生之力经营的“生生果园”等全部财产无偿地献给了国家。后来在果园基础上建立了锦州市苹果廉政文化景区。


同学们重走清廉文化路,再闻廉政苹果香。在红色廉政文化的氛围中,大家深深明白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职责使命,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更加深刻理解了清正廉洁的深刻含义。特别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畏艰苦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的高尚品格、无私无畏的民族大义,给同学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6节学习成果

一个个饱经沧桑的革命遗址,一段段直抵人心的峥嵘故事,让我们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又回到了那硝烟弥漫的战场。大家被先烈们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赴汤蹈火的伟大气魂所震撼。接下来,让我们讲述(解说词下载)那些伟大的英雄故事,定格那些壮阔的历史瞬间!

点击观看视频一

通过此次活动,先辈们的光荣事迹和奉献精神在同学们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大家纷纷记录自己的深刻体会,并表示少年一代要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汲取奋进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同学们重温了锦州那波澜壮阔的红色奋斗史,重走了那些催人奋进的革命遗址。同学们急切想把这些故事告诉别人,让更多的人了解锦州红色文化背景,也欢迎更多的人来考察锦州的人文环境,体会这座英雄城市的文化底蕴。


第7节教师寄语

同学们在此次项目化学习活动中表现出非常好的集体凝聚力和创造力,各显其能,亲自设计、亲身体验,经过周密组织策划、协作配合,最终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在活动中,同学们的执着和努力令人欣喜和骄傲。同学们,你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一定要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坚持到底,培养顽强的品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