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部教学工作计划

作者:小学部教导处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23-09-01 13:36

本学期小学教学工作计划以学校工作计划为蓝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真•实”教育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人才为关键、特色为方向、学科为抓手、文化为灵魂、品牌为牵引,深化课程改革,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先进文化,推进学校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求真务实,深化课程改革

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个性培养为核心,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能力提升为重点,以综合素质提高为根本,深化课程建设改革,继续完善指向五育融合的“致真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优化完善新课程理念下的“致真教育”课程体系

1.继续组织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践行课程标准,把握好各学科、各学段课程育人目标,从知识传授转向全面育人。

(1)利用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深度学习《新课标》。积极组织全校教师参与全国暑期教师研修等线上学习活动,重点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组织骨干教师参与线上线下各级新课标培训。

(2)组织教师以测试的方式,巩固课标学习成果。学校分学科建立课程标准题库,开学初在继续在题库中选取试题,进行35周岁以下教师教材教法考试、新课标笔试。

(3)组织教师写心得体会,优秀心得体会文章上传至学校网站。

(4)鼓励教师在“新课标”与“老教材”的空窗期,大胆探索创新,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试题设计中。如结构化教学、大单元教学、学习任务群、跨学科主题活动、项目化学习等。

2.优化完善“致真教育”课程体系。努力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高效衔接。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进步所需要的核心素养,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1)优化基础课程。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课堂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生本互动,逐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2)“亮”化拓展课程。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形成合作、协同、互补的“合力效应”,全面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我们的预想是拓展课程要构建学科三级体系,以语文学科为例,可构建课内教学、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级。数学学科可构建课内教学、数学实践(主题活动或项目化)、拓展课(类似于奥数)。语文、数学两学科在暑假都布置了学科实践活动作业,目前网站上正陆续展示优秀的活动成果,希望老师们互相学习借鉴,在日常教学中,也大胆尝试。

(3)强化综合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各学科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升学习综合效应,使其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组织教师参加全国项目化学习比赛,同时由学校统一确定主题,深入推进“主题式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小部师生全员参与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教育教学研究;积极开展“主题式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培训工作;每个年级要实施至少一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教学实践。有一个小提醒,三至六年级各班暑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上交给各校区教导处,学校将统一进行评比,择优推荐参加市级评比。

3.探索实施精品课程

学校出台精品课程评选方案,倡导教师采用课程化的方式设计并实施拓展课程、综合课程,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成果等方面阐述,要求理念先进、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精益求精、参与度高。

4.做实课前三分钟短课程

通过为学生提供展示、锻炼的平台,落实核心素养培养。一是课程设计要指向核心素养,凸显“学科本质、学生本位、学堂本真”的价值追求;二是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三是侧重交流能力、思维品质、审美品位、文化视野的提升;四是注重通过全面、科学的评价保障课程实施、促进学生发展。

(二)探索践行“五育融合”的学生评价体系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努力落实《总体方案》提出的“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探索增值评价”要求。对学生在学校课程上所取得的学业成绩进行全面测量和科学评价。

1.小学全面实施学生综合评价。构建“致真教育”评价体系,探索将基础学力评价、实践活动评价、特长潜力评价、习惯能力评价四项内容与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综合课程、拓展课程”三类课程及锦州市“101行动计划”十项能力习惯相互关联,共同指向核心素养落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开展多元的“致真教育”评价样态。组织开展“致真”达人秀,以“挑战、超越、梦想”为主题,学生自愿报名、自选内容,搭建展示舞台,发展学生个性;组织开展“致真”少年评选,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典型和榜样。

3.引进智能化学生评价系统。搭建“致真教育”评价体系下的评价系统,利用现代化手段,对评价对象进行多维度、全过程、立体式、全景式的考查,将教育评价从散点式的成绩记录转向全景式的数据采集,形成学生电子成长档案、通过大数据形成学生五育发展雷达图,加快实现教育评价现代化。

二、凝心聚力,加强队伍建设

继续打造一支政治信仰坚定、襟怀坦白、精诚团结、执行力强的干部队伍和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一)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分层次进阶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学校要引领每一位教师以具备崇高师德为目标和信念。

开展学生、家长评师活动,进一步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优化教育行风,健全师德长效考核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我校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二)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高品质履职

全方位、多渠道、个性化、多层次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建设实效性学习型组织,推进人才队伍“雁阵”工程,使不同层面的教师均呈持续发展态势。尝试构建教师成长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1.全方位实施教师培训工作——以理念提升、技能学习为目标,以提高德育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为重点,以专家引领、校际交流和业务考核为手段,充分发挥好校内外教师培训体系效能,促进教师整体性业务水平提升。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学科培训和项目化学习培训,助力教师理念提升和专业发展。继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探索“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于九月末全员完成信息技术2.0工程学习及线上线下考核,确保合格率达到100%。

2.个性化定制教师专业培训——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主体性、自觉性,在专业培训上设置自选培训项目,开设自选特色课程,体现自主性、多元性。教师通过培训,逐步唤醒自己的需求意识、主体意识、审辩意识、反思意识、践行意识,从自身实际需要出发,量身定制个性化培训课程,更好地助推专业成长。在专业培训上参加自选培训项目的老师,参训回来后,要有所建设。

3.多层次构建教师成长体系——从教师的师德、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等四个方面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能力建设。对教师实施分层培养:以老带青“结对子”,依托“青蓝”工程,完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机制;实践锻炼“压担子”,助力更多中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竞赛比武“搭台子”,依托教育教学大赛等活动,助推更多骨干教师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更上层楼“搭架子”,发挥学校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培育崇尚业务尖子的氛围。

4.尝试构建教师评价体系——遵循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价与指导相结合、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相结合的原则,对教师进行“全景写实性阶梯式”评价,促进教师主动发展;为每一位青年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全面记录青年教师成长过程和发展状况,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举行青年教师期末总结会,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5.加强外聘教师管理考核

开学前我校将召开全体外聘教师会,强调教学纪律要求。教导处将加强对外聘教师的巡课管理,如班主任和全体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发现外聘教师的不当行为,请及时提醒或上报教导处。对于不能胜任的外聘教师,我校将予以辞退。

6.扎实开展教师基本功培训验收

本学期学校将继续对新加入的12名青年教师进行基本功进行培训,并对粉笔字和朗读进行过关验收。每名新教师每周上交一页小楷,一个月后不合格教师本学期将继续进行小楷书写,教导处将进行跟踪指导,不断考核直至合格。期末将对青年教师进行说课验收。

三、落实双减,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以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为宗旨,以提升课堂教学效能为目标,从打造魅力课堂、夯实教学常规、坚持作业改革、提升教研实效、提高看护水平五个方面开展各项教学工作。  

(一)落实“三级路径”,打造魅力课堂

在进一步规范教学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循序渐进地落实课堂发展的三级路径:敢于提问、敢于质疑的课堂;生生之间能够进行深度讨论的课堂;合作解决大问题的课堂。

中小学坚持打造魅力课堂,使课堂充满活力。课堂上要夯实各学科基础知识,发展能力,掌握学科思想方法,积累活动经验,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魅力课堂,构建深度学习视角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教师能够清晰把握本学科对于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和贡献,以明确教学的终极目标;准确把握本学科的体系结构、学科思想方法、学科大观念和核心概念,以选择和确定教学的内容载体;熟练掌握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独特途径和方法,以确立适宜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以便开展恰当的教学评价,反馈教学效果,进而帮助教师自己检视和反思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希望我们的老师积极参加各级教学大赛,假期已向全体教师下发了基础教育精品课的通知,希望老师们积极参加,原来我校老师的设计和表现力都不错,而因为录制和制作问题未能入选,今年希望大家完全按照文件要求进行准备。

2.基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探索实施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为突破,强化学科实践,尝试探索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有效路径,发展学生学科素养。

3.探索实施幼小衔接、小初衔接的有效措施。学校要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幼小、小初之间的有效衔接,让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小整体与基础教育大整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4.完善培优补差的策略,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培优补差方案,分析差异、寻找根源、针对特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常抓不懈,完善培优补差的策略,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夯实常规管理,落实教育要求

1.严格落实教育部“五项管理”要求。继续强化作业管理,继续优化分层作业、实践作业、个性化作业的改革;严格落实手机、睡眠管理,科学使用手机、保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习惯;规范课外读物管理,指导亲子阅读,建设书香家庭,开展特色活动,打造书香校园;高度关注体质健康管理,营造积极参加“阳光运动”的氛围,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做精“七项常态”,做实“七个到位”,稳步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常规性做好教师考核、推门听课、教案检查、巡课检查、教研检查、综合评师、教学大赛工作,实现常规检查改进到位,备课反思到位,研讨效果到位,听课讲评到位,师徒帮教到位,总结经验到位,引领指导到位。有一点需要提醒:开学初我校将对全体教师进行推门听课,从第二周开始,语数学科本学期推门听课听正向课,考虑到新教师刚刚报道,需要适应,学校将于开学后一个月再听新教师的推门课。本学期对于推门听课首轮不合格的教师,各学科主管主任还会进行第二轮听课。

3.层层把关,提升考试、考查质量管理。保证严格落实考试次数,按照上级要求执行;保证考试命题的科学性,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保证考试组织的严密性,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试工作程序和制度,加大对考试管理的力度;保证考试纪律的严肃性,制定考生和监考教师需要遵守的相关要求,严格执行;保证考试评卷的客观性,中学教务处、小学教导处统一组织评阅试卷,严格执行评分标准。

小学继续坚持非考试学科期末考查;做好一二年级的无纸化综合评价;一至六年级以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为切入点,尝试进行学科素养考查。重点考核学生的表达能力。语文一二年级看图说话或口语交际,三至六年级口头作文;数学说算理或讲应用题。

我们必须要打破唯分数论,每一位教师的心中都要树立完整的“育人论”。未来我校对班级学生的成绩统计,可将分为两部分,一是纸笔分数考查,一是学科素养考查。

(三)深化作业管理,巩固前期成果

落实“双减”政策中关于改进作业的要求。坚持全面育人的基本导向,处理好作业“质”与“量”的平衡,加强作业促进学生基础发展与满足个性需求之间的协调,把握作业改进与学校教育其他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作业需求,有效发挥作业育人功能。探索“计划—实施—反思”的作业改进闭环;教研组要加强教研,探讨“标准+”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不断完善各科作业协调和评价机制,加强作业统筹管理。

在过去的两年多里,我校小学部的作业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年暑假接受省双减验收,但随着全国全面落实作业管理,又出现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特别是新课标出台后,作业管理也将有所变化,提醒我们的全体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

(四)做实三级教研,提升教研实效

通过三个层级教研——每周一次组本教研、每月一次学科组教研、每学期一次跨学科教研,夯实校本教研,做到教师全员化、内容主题化、方式多元化、组织责任化。

1.突出问题引领

聚焦教学现存的突出问题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业质量标准转化落地等新课程实施中的突出问题,逐步建立完善以问题为引领的教研制度。将问题意识上升为课题意识,持续思考研究,使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成熟的实践经验更好地结合。

2.精细打造流程

设计科学合理的流程和活动,探索并确立校本教研五环节——“知、研、行、思、变”。“知”是前提,“研、行、思”是关键,“变”是结果。教师知行合一,谋变求新,走向教育教学的更高境界。

3.创新教研模式

积极探索网络教研、主题教研、项目教研、校际联合教研、组建城乡教研共同体等教研新形式,构建研、训、教一体化模式,推动教研、培训、教学融合互动,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4.强化管理策略

通过强化管理,做到组本教研管理精细化、学科组教研主题化、跨学科教研协同化。

组本教研——做到新课标研究到位、新教材挖掘到位、学生基础分析到位、学习过程设计到位、技术融合支持到位、作业布置反馈到位。同时注重组内的“微教研”,随时随地开展可见的教研,提升整体水平。

学科组教研——采取“主题引领+同课异构+辩课”的形式,做到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准备团队化、反思辩课全员化。

跨学科教研——以年级组为单位,依托课标、教材,各学科协同教研,做到有主题、有设计、有课例、有研讨、有学习、有交流。

(五)提高看护质量,促进全面发展

根据“双减”政策,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除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外,开展文体、艺术、阅读等社团活动,一二年级要切实做好富有特色的班级看护。

1.严格作业管理,服务彰显实效

一要严格执行“双减”政策中对作业的时长要求,二是合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及时完成家庭作业。

2.加强特长监管,助力全面发展

对每周一次的选修类特长课和每周三的整班特长课严格考勤,加强巡课监管;选修类特长课和整班特长课任课教师需在开学初制定并上交课时计划;按照学期初教师提交的课时计划期末随机抽取验收内容进行质量考核。

新学期的号角已经吹响,实验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为继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而努力奋斗。

四、具体工作安排

八月份

1、新教师基本功培训

2、组织教师进行教材教法考试、新课标考试

3、教师备课

4、上交教研组工作计划、个人工作计划

5、第一次集体教研

6、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仪式

7、新教师粉笔字、朗读验收

九月份

1、教学常规大检查、推门听课

2、检查教师教案

3、学科组教研成果展示/跨学科教学研讨

十月份

1、教学常规大检查

2、检查教师教案

3、期中作业检查

4、学科组教研成果展示/跨学科教学研讨

十一月份

1、年组内阶段素养考评

2、检查教师教案

3、学科组教研成果展示/跨学科教学研讨

十二月份

1、单项检测

2、语、数、英三学科素养验收

3、非考试学科开始考查

4、检查教师教案

一月份

1、一二年级综合素质测评

2、期末作业检查

3、期末考试、评卷、上交试卷分析

4、检查教师教案

5、完成教务处各项归档工作

6、填写学生评价系统

7、新教师说课验收

8、期末工作总结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