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品味幸福中国年(七十五)小学部2018级13班项目化学习成果

作者:张悦欣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23-02-24 13:57

一、活动背景

2023年寒假,锦州市实验学校开展了以“品味幸福中国年”为主题的家庭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每一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都能使学生们联结书本和真实的生活世界,在体验生活、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巩固多个学科的知识,再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遇到的种种问题,真正在实践中去体会、认知和感受。

二、确定主题

接到学校发出的“品味幸福中国年”项目化学习倡议后,2018级13班在班主任张老师的带动下,马上行动起来!首先张老师组织了一场小型家校研讨会,针对“如何过一个年味十足的幸福年?”这一驱动性问题展开讨论。



三、制定计划

老师、学生和家长都参与了进来,以学生好奇的方向、提出的问题为驱动,从中挑选了三个最具有代表性的活动:年夜饭、贴春联和包饺子!按照研讨会上制定的脑图计划分工进行学习。



四、构建小组

同学们在微信群里踊跃报名,很快就组建了三个项目化学习小组。



各个小组针对学习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五、活动探究

对春节的熟悉来源于生活,更离不开学校的学习,张老师提醒同学们,我们的课本上就曾经学习过很多与春节有关的知识,于是大家翻箱倒柜,找出珍藏的“古董”教科书,回忆涌上心头,这些文字、图片,甚至老师当时在讲台上的模样,再熟悉不过的了!

首先我们搜集了大量宝贵的知识与信息,一方面当然还是我们最熟悉的教科书,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美术……总之啊,这些宝藏都被我们翻了个遍。为制定项目化学习做足了准备!



春节虽然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各种活动、习俗却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年尾小年起,人们就开始“忙年”:祭舍、扫尘、购置年货、贴年红、洗头沐浴、张灯结彩等等,一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才算真正结束,而所有这些活动,都围绕一个共同主题,“辞旧迎新”。

第一组:贴春联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一)查询春联的来历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当人们在自己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字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刘子涵同学和黄伊唯同学通过网络查询春联的习俗,和小组成员分享讨论。



(二)春联制作的过程

春联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方”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快来看看冯毓乔同学制作春联的过程吧!



真没想到,制作春联还有这么深的学问和讲究,不仅练习了书法,而且还学到了关于春联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喜悦。

第二组:年夜饭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俗甚多,而一年一次的年夜饭是极其重要的,全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倍感幸福。

(一)查询年夜饭的习俗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春节前一天)的阖家聚餐。在外工作的人都会在除夕来临之前回老家和家人团聚。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对一家人来说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同学们讨论提出:春节为什么要吃年夜饭呢?丁一珊同学通过查阅书籍和上网查询资料,和同学们分享年夜饭的由来。原来相传在太古时期,有一只非常凶猛的野兽,叫做年,它每隔365天就会出来祸害百姓,老百姓对此十分恐惧,但是人们也找到了它出来的规律,所以就在每年的除夕这天,人们就早早做好饭,关窗闭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因为这顿饭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大家都做的非常丰盛,吃过饭后,谁也不敢睡觉,坐在一起闲聊壮胆。不吃年夜饭是熬不过年的。所以就逐渐形成了除夕吃年夜饭的习惯。



(二)制作年夜饭菜谱

了解了年夜饭的由来,下面我们开始设计年夜饭的菜谱吧!

随着时代的变迁,年夜饭的菜式做法是五花八门,年夜饭菜谱名称也讲究吉祥如意,象征着新年新气象,新的一年要万事顺利。

李晨溪同学通过微机课所学到的知识,利用电脑软件制作出了精美的年夜饭菜谱。



冯毓乔同学利用美术课所学知识,绘制出春节菜谱。



(三)采购年夜饭食材

数学教会了我们购物的必备技能,加减乘除、精打细算、货比三家,还有就是带上称手的计算器,那真是事半功倍!

黄伊唯同学和于东泽同学为采购年夜饭食材特意制作了采购清单,这样照着清单采购,方便快捷有条理。



同学们精挑细选,根据实际需求购买,同时应注意保质期,为年夜饭采购最新鲜的食材。









在采购年货的同时,不仅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生活实践中,还体会到了浓厚的年味。

第三组:包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民间吃食,而在春节包饺子和吃饺子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民俗传统。

(一)查询饺子的来历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饺子最早起源于东汉时期,是由东汉河南南阳人医圣张仲景创造出来的,早期的饺子是当做药来使用的,因为张仲景会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例如羊肉、胡椒等,这样就能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并且饺子中的“饺”与“交”谐音,这两个字都有着相聚的意思,所以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佳肴。

左雨玄同学和黄伊唯同学利用网络查询了关于饺子的文化。



(二)包饺子的过程

按照习俗,大年三十守岁时包饺子,辞岁时吃饺子可是春节的重头戏!此时为两年之交,是辞旧迎新的关键时刻,“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吉祥如意之意,预示新的一年里定能交上好运。饺子形如元宝,又取其“招财进宝”之意,此外饺子有馅,人们把各种吉祥、喜气的东西包到馅里,用以寄托对新一年的所有美好期盼。

来看看袁祎鸿同学包饺子的过程吧!



包饺子原来这么麻烦,有这么多细节,能吃到这样美味的饺子还真是不容易!

六、成果展示

(一)贴春联

看同学们亲手写的春联,怎么样很不错吧!



通过这次活动,还知道了贴春联也是很有讲究的,贴春联要区分上下联,上联贴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来结尾,也就是普通话中的三声四声,下联则是平声,也就是普通话的一声二声。



自己写的,街上买的,瞧,这对联一贴,年味儿不就来了嘛!



(二)年夜饭

今年的年夜饭显得格外有意义,大家的餐桌上有没有“鸡祥如意”、“年年有鱼”、“招财进鲍”、“喜气羊羊”、“年年糕”呢!

我们的年夜饭





吃过年夜饭之后,制作独一无二的精美手抄报,当然离不开平时美术课的熏陶!





(三)包饺子

光说不练假把式,揉面、和馅、擀饺子皮、包饺子、下锅,一样都不能少,这个大年我们要全程参与!







小心翼翼的拿起饺子皮,放上饺子馅,对折,捏一捏,一个个可爱的饺子诞生啦!







瞧!袁祎鸿同学包的花式饺子,是不是很有创意!



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了,自己亲手包的饺子实在是太好吃了!



黄伊唯和陈乐潇同学还画了有关饺子文化的手抄报。



对于春节的一些美食习俗,在这次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很多同学可能还不太了解,但是经过学习实践过后我们可都成了小行家,听了我们的介绍,大家一定能再多吃一大盘!

点击观看视频一

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春节的意义早已超出中国范畴,具有世界影响,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怎么能少的了向国际宣传中国文化呢!外国友人们,为你们准备了英文版介绍哦!

点击观看视频二

七、活动反思与评价

时光不语,岁月成诗,岁且更始,时乃日新。学校发出家庭跨学科学习倡议:希望同学们在家里也能像在学校一样,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实践者,五年十三班的所有同学在张老师和家长们的支持下,发现问题、制定规划、查阅资料、探索研究、展示分享、总结反思……

(一)项目化学习小组体会与评价





(二)学生反思





(三)家长感悟

生活即教育,这次实践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准备过程的繁琐和辛苦,享受了制作过程的成功与喜悦,在分享美食的同时,更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亲情,生活是一位无声无息的老师,它默默的让孩子们懂得了很多道理,在行动中践行真知,做在其中,乐在其中,成长在其中!

(四)班主任评价

本次项目化学习“品味幸福中国年”,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参加,自选主体,分组讨论。小组同学在学习交流群里积极互动,共同思考,相互分享,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交流习惯。同学们参与其中,自己包饺子、写春联、设计制作年夜饭采购清单、设计年夜饭菜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并收获了自己动手的快乐!我想这就是项目化学习的意义和魅力所在吧!

我们体验春节的乐趣,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感受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一期“品味幸福中国年”项目化学习活动,让我们度过了一个更加有意义的春节,待到冬去春来时,让我们满载收获,重逢在春意盎然的校园!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