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品味幸福中国年(三十二)小学部2020级16班项目化学习成果

作者:袁媛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22-03-04 15:36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活动背景】

2022年的寒假,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为了同学们和家人的健康,我们将继续留锦过寒假、过春节。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里,我们开展以“品味幸福中国年”为主题的家庭跨学科学习,通过联结书本世界和真实的生活世界,在体验生活、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学习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020级16班的全体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家长们的帮助,开展了以“品味幸福中国年”为主题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



【寻找主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学们经过讨论,确立了“贺岁”这一主题开展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同学们围绕主题,提出了驱动型问题: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方式“贺岁”呢?

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下,同学们踊跃报名,最终将活动分为四个板块。



【合作探究】

满溢着喜庆和吉祥的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

一、“学”年文化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同学们利用互联网技术,查找有关春节习俗,了解中国传统的年文化。



















二、“绘”春节祝福

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同学们查找到了大量有关“贺岁”的习俗,如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这些习俗,同学们都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在自己的手工作品中。

































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底蕴。

三、“演”贺岁节目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2020级16班的同学们,以家庭为单位,有计划有组织的举行了别致的家庭版“春节联欢会”,全家人都参与了进来,与孩子一起贺岁。





点击观看视频一







点击观看视频二

四、“送”春节祝福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由于疫情,今年我们将继续留锦过春节。这使得我们不能随意探亲访友,可这并不影响我们向亲朋好友送上诚挚的问候。孩子们用“云贺岁”的方式,在做到国家防疫防控倡议留锦过年的同时,也给家人、老师、同学、朋友或祖国大家庭中的抗疫工作者送去新春祝福。

点击观看视频三

【总结反思】

教师评价:我们开展以“品味幸福中国年”为主题的家庭跨学科学习,既加深了孩子们对传统节日“年”文化的理解,又能让他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亲身实践,有效激发了学生“品味幸福中国年”的热情。通过语文、英语、信息、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融合,多维度的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责任担当。通过联结书本世界和真实的生活世界,在体验生活、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学习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获得正确的价值体认,进行力所能及的责任担当,培育科学精神、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操。

学生感悟: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了解了“春节”的相关知识,在这一天里人们都会吃饺子、放鞭炮、看春晚。春节的家里也不同平日,门口要贴“福”字,吃饭要放鞭炮,晚上要放烟火,还有丰富多彩的春晚陪伴着大家。春节,是人们互相祝福的日子,是合家团圆的日子,更是举国欢庆的日子!

家长体会:孩子们在这次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充分锻炼了自己,不仅了解了传统节日“春节”,还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我们一起策划举办了家庭春节联欢会,和孩子一起表演节目,在实践中收获到了快乐,更让我们这个小家庭感受到了别样的温馨气氛。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