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勇立基础教育潮头,再谱内涵发展华章

作者: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16-09-12 14:44

锦州市实验学校,成立于2005年,是市直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十年前,学校肩负着拉动城市南扩的重任,在艰难中起步,在困境中图强;十年后,学校乘锦州市基础教育建设年的东风,正充分发挥着窗口、示范、引领的作用,勇立基础教育潮头,再谱内涵发展新篇章!

一、实现学校布局调整

2015年是锦州市基础教育建设的开局之年,恰逢实验学校建校十周年。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全市人民的热切瞩目下,实验学校快速成长、发展和壮大。越来越多的家长坚信:选择了实验学校就是为孩子选择了最好的教育!随着南部城区人口逐渐增加,加之慕名而来的学生逐年增多,学校很快成为一所拥有百个教学班,七千余名师生的大校。每班平均70余人,个别年级甚至班班超过80人,影响了教学质量,不利于孩子成长。更为严峻的问题是:每年新入学的学生数量远远超出了毕业的学生数量,学校不得已将部分教师的办公室改成教室,却仍然无法真正摆脱发展空间不足的困境。

实验学校“发展空间受限”、“班额过大”的问题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将机电工程学校原址划归实验学校,解决实验学校面临的发展困境问题。而这一举措成为锦州市基础教育建设年的重要工程之一。做出此项决策的当年,学校东校区的建设工程就正式启动。市政府投资近2000万元,各部门积极配合,在短短的四十天时间里就修建了400米跑道的塑胶操场,完成了原有教学楼、办公楼的装修和体育馆、食堂的改造工程,确保了当年七年级学生顺利进入新校区,大大缓解了学校原校区的压力,当年就解决了一年级和七年级的大班额问题。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东校区的建设紧锣密鼓全面展开。2016年4月,一座新教学楼破土动工。9月1日,这座投资2500余万元、1.2万平方米、48个教室、15个功能室的教学大楼矗立在校园里,迎来了属于她的近2000名学子。今年9月开学之际,新教学楼的投入使用,又再次解决了一年级和七年级的大班额问题。目前,中、小学部分别设在东、西两个校区,学校布局调整基本完成。占地面积5万余平方米的东校区,为未来实验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以后持续地、彻底地解决大班额问题奠定了基础。“赖八方鼎力得此新天地,用十分勤勉回报锦城人”实验学校的全体教师倍加珍惜市委市政府的这份关怀,决心凭赤子之心,教圣贤之书,育有用之才。

2016年招生季,市委市政府下决心解决“择校热”问题,根据市教育局的周密部署,学校严格执行限制择校政策,入学人数大幅减少,为解决大班额问题创造了又一个有利条件,班型设置正朝着科学合理的良好态势发展。此外,市教育局、人事局、财政局、编办等各部门密切配合,加快推进教师调配工作,解决学校师资紧缺的困难,满足了学校对教师的需求。

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锦州市基础教育建设年的六大工程之一就是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要求突出德育首要地位,着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建立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全面落实《锦州市基础教育年实施方案》,根据市教育局工作部署,实验学校本着“发扬学校既有优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工作方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建设师德高尚、水平一流的师资队伍为推动力,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德育实效性,拓展学生发展渠道,改善学校办学环境,形成先进文化,进一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实现创建全国先进、省内一流、全市领先学校的工作目标。

第一、突出德育首要地位

学校从德育的全方位要求出发,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教育载体,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有效落实。通过多种形式、利用多种载体、开展多种活动,真正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以“贴近学生实际,运用恰当载体,追求面向全体,突出德育特色”为目标,探索适合中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德育方式、方法,“注重亲历实践,引导心灵感悟、激发自觉意识”,有效发挥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的功能,建立学校德育操作体系,打造若干德育亮点,形成了“九化”特色德育模式——专题教育课程化,活动教育系列化,社团活动常规化,特长培养规模化,习惯养成教育模式化,小组联动基础化,教育主体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正规化,德育工作全员化。

第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验,被评为省级课改示范校,充分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引领锦州地区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方法科学,质量上乘,形成模式,家长满意”为目标,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着眼于全体学生,在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减轻学生负担上实现突破,切实教会每一名小学生,缩小中学生生间差距,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知识素养,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造就博学多才的学生。创建先进教学模式——小学部的“四步教学法”、初中部的“导读探究,先议后练”。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做精“五项常态”内容,保障教师素养提升做实“五个到位”工作,保障教学质量提升。注重学科组建设,开展学生活动,遵循教育规律,积极推动小初有效衔接,探索幼小有效衔接。

第三,重视体育美育工作

学校着力构建“特色课程培养体系”,大力开展艺术、体育特长培养工作。学校利用体育课这一教学主阵地,将足球、软式棒垒球、健美操作为重点项目,对学生进行普及,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拥有一项体育运动技能。目前,足球培养的三级体系已经初步构建——足球课上普及、特长课上培养、校队训练中提升。此外,学校着力实现“特长培养规模化”、“社团活动常规化”。每天放学后,三千余名小学生从40项各具特色的体育、艺术等活动内容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特长班进行学习,全面培养体、艺特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初中生每周开展一次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在锦州市开展的“特色体育项目进校园活动”中被推荐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又先后被授予“全国软式棒垒球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舞蹈教育传统校”、“全国表演快板专业考级定点机构”。

三、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教师队伍建设任务,是基础教育建设年的又一大重点工程。一方面要求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针对社会上对师德方面反映的突出问题,形成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稳步推进班主任工程,全面启动名师培养计划。

实验学校以“师德高尚,精神饱满,素养领先”为目标,运用管理、培训和鼓励手段,打造全市一流的教师和干部队伍。在加强师德建设方面,学校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倡导职业意识,强化集体荣誉感,增强责任心和提高教师自律水平,规范严格管理,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并利用好学生和家长监督评价,落实行风建设责任制,转变家长观念,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高师德水平;提高认识,遵守规范,从根本上解决“三乱”问题。   

学校为有效促进教师发展,加强教师培训工作,保障每年教师培训资金投入超过公用经费5%额度。以理念提升、技能学习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德育水平为重点,以专家引领、校内交流和业务考核为手段,校内外培训相结合,大力加强培训工作,促进教师整体性业务水平提高。出台相关奖励政策,鼓励教师学历提升。一方面加强校外专家引领,聘请校外专家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等来校讲学;另一方面创造外出学习机会,组织全校353名教师分三个批次赴北京优质学校参观学习和集中培训;第三,利用好校内资源,组织班主任和教学工作交流,倡导教师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同时,以出台鼓励政策、创造锻炼机会、保障资金扶持、培育崇尚业务尖子的氛围为手段,助推优秀教师提升层次,扩大骨干教师队伍。建立骨干教师梯次培养和引进机制,有针对性的培养拔尖人才。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比例市域领先。

2016年是基础教育建设年的第二年,市委、市政府继续坚持树立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召开“锦州市名师表彰暨基础教育建设年推进会”。会上隆重表彰了锦州市名师30人,其中实验学校的郭寻梅、孙燕鹏、吴丽三位老师获此殊荣。同时,学校拥有3个市级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名师工作室。

四、实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

基础教育建设年市委市政府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切实保障教育发展,努力营造安全有序的育人环境,推进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建设。

2016年8月,实验学校师生再次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关怀。根据锦州市基础教育建设年的部署,推进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建设成为重点工程之一。为了使学校门前成都街人车混行、交通拥堵的现象得到根本解决,小学生上下学的安全得以切实保证,学校门前正在修建地下通道,市级领导到现场视察,督促工程安全进行,争取十月下旬尽快完工。

锦州基础教育建设年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学校育人环境明显改善,内涵建设成效显著,全校教师职业光荣感和使命感极大激发。教师节前夕,市委书记王明玉到学校视察,听取了刘振校长的工作汇报,对学校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表示满意,同时提出了更加殷切的期望。“一片赤诚,两袖清风,三尺讲台传薪火;争创名校,千秋伟业,万棵桃李沐春风”。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一定不负众望,继续秉持“做人求实、做事求真”的实验校训和“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实验精神,按照“发扬学校既有优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工作方针和“十三五”规划的蓝图,朝着创建全国先进、省内一流、全市领先学校的目标努力奋进,为锦州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