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周璐宁

作者:  来源: 实验学校审核: 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10-04-01 00:00

  一、指导思想
以“教会每一名学生,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核心目标开展年部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创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为学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现有的学生大多数为08年入学的本校生,也有一小部分后转入生。年组的六个班平均每班学生74人,班型较大。学生特点是入学年龄普遍偏小,聪明、活泼。但好动、散漫的学生也较多。上课坐不住、不会听成为普遍现象,更有一部分学生学前教育中养成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根深蒂固,对学生学、教师教产生障碍。导致部分学生成绩忽好忽坏。
三、培养目标及措施
学生的学习习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数学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小学阶段,重要的不只是知识的学习,还有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会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因此,本学期结合年级学生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以下习惯:
(一)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
这里的倾听,是指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同时,不仅要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适时、适当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
就我们现在的学生而言,不喜欢倾听,不善于倾听,不会倾听已经成为课堂上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倾听能力的缺失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带来极大的阻碍。因此,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强化学生倾听的意识,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已成为我们本学段刻不容缓的事。
对于小学生来说,受年龄段的种种生理等限制,很多事情往往是不能自控,对教师的教育常出现“左耳进,右耳出”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长期、坚持的严格训练,从而在孩子脑中建立起一系列的条件发射,使之获得最佳效果。反复的行为实践使学生形成一种行为定势,而严格的训练又会使学生的表现更趋于稳定,最终习惯成自然。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理智的爱是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具备对学生的爱,才能将不理想的状况化粗暴为循循善诱,获得积极配合,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特别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多样性和科学性,要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来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
通过培养使学生在今后的课堂上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时都能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对方的身上,并且明白对方说了什么、没说什么,以及对方的话所代表的感觉与意义。而且在有人发言时,其他人不能有声音,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一定要让别人说完后再补充或质疑。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让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独立思考,要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的过程中,掌握思考的方法。学生只有体味到思考的乐趣后,才会用心的去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四点:第一、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标。第二、留给学生宽裕的思考时间。第三、为学生提供思考的依据。第四、及时组织,多次交流,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就可以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学生思维得到全面的训练,思考的能力也随之而提高,学生有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思考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习惯。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对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满腔热情的鼓励学生发问,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大加表扬。学生只有经过反复思考,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一二年级学生不会提问的特点,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逐字逐句看情景图,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主动设疑,由学生来解答。通过经常训练,学生就会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提问题到会提问题。对于胆小、自卑不敢发问的学生,更要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还要启发学生在阅读课本、听课或学习的过程中,把不懂得地方随时画出来、记下来,疑难问题要放在当堂解决。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四)培养学生书写的习惯 
尽管电脑日益普及,但硬笔书写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技能。 书写良好的数学作业,不仅反映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而且也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因此对学生的书写要严格要求,数字、符号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清晰,格式要规范,排列要均匀,划线部分要求用直尺。我们每次批改作业,发现不按格式书写或出现错误,都要用恰当的记号指出作业中的错误,要求学生“有错必纠”,及时订正。要求在学生做作业时,规范书写,保持书写清洁的习惯。作业的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同时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要做到认真审题,仔细运算。
(五)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检验改错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或错误,往往并非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少必要的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考试的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每次测验或试卷分析,教师都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习审题,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会审题的方法,养成审题的习惯。
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正如在人生的旅程中,总难免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因此,检验改错的习惯也是孩子必不可少的一个发展性学习习惯。由此,在日常练习及测试中应把检查和验算当作不可缺少的的步骤,养成检验的好习惯。平时让学生对一些判断、选择、改错等类型题进行训练,丰富孩子的知识,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孩子在回答问题时有错误,要给予纠正。每当作业本、测验题发下来以后,都应认真检查错的原因,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低年级学生常犯的作业错误:抄错题目,漏写或少做题等,要求学生检验:①题目有没有抄错?②计算是否有错误?③估算得数,是否合理。④应用题单位名称,答句是否漏写?检验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①复算检查法,即:让学生避开解题过程,重新做一遍。②纵横检查法,即:横着检查算式,是否合题,是否缺少步骤;竖着检查数,符号,及每步计算是否正确。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通过检验还可以加深理解题意。
总之,就像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的:“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耐心地去培养学生并长期坚持。使我们的学生不但“学会”,更要“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010年4月1日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