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有舍才有得——少儿期心理发展任务

作者:实验网站 来源: 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张晓鹏更新时间:2016-03-10 09:28

少儿阶段,孩子要完成的心理任务有很多,首先是与父母完成亲密分离,并与父母形成稳定的情感交流与言语交流模式。同时,孩子还要学习家庭的规则,并愿意按照父母引导的成长方式去发展自己。如果父母按照两种模式来教导孩子,孩子也会学会用摇摆的应答方式来面对不同的家长。   

然后,孩子开始尝试从外界(邻居、学校、社会)去寻找亲密感,并试图用一种家庭似的感觉去获得安全感。孩子已经形成早期的自我感,自我感的建立是在孩子开始对身体感兴趣,形成身体边界感的时候。心与身是相对应的,身是心的所依,心是身的所属。孩子照镜子正是一种自我认同的开始。   

这个阶段有三个最重要的任务:   

1.自我情绪的识别,体验与管理。   

孩子在5岁以后已经对自己的情绪变化好奇,家长要引导孩子阅读自己的情绪类型。告诉孩子这是快乐,这是愤怒,这是敌意,这是委屈,这是伤心。鼓励孩子体验这样的情绪,并鼓励孩子与父母分享情绪的感觉。   

家长要告诉孩子,情绪本身是没有好与坏之分的,情绪是受身体内部心理与生理共同影响产生的。但情绪需要管理,比如如何适当地释放或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选择环境、情绪释放的程度和时间,让孩子了解男女之间在情绪类型、情绪方式上有哪些不同。   

不要让孩子压抑情绪,或因为家长不喜欢某种情绪方式,如哭、撕扯东西、吵闹、拒绝、怒目圆睁,就不管孩子感受如何,大加呵斥。先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情绪识别),也知道你内心很……(情绪体验),不过,你可以用……(情绪表达方式)来告诉我你感觉到……(情绪),并且我已经知道你想……(情绪目的),那么,为什么你还要这样无休止地……(情绪时间)呢?这样的话,就可以让孩子在一次情绪爆发中学到很多。   

不要让孩子误认为什么情绪是不好的,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情绪发泄方式是不好的。   

2.自卑与自尊、自信与不自信。   

这个阶段孩子的另一个重要心理任务就是社会化。   

社会化过程中孩子会因为社会认同的不足,竞争意识的受挫,羞耻心的产生,学习不顺利等引发自信危机。突然感觉不那么相信自己了,自我怀疑了,有些孩子的心理可能会暂时“退化”到幼年时期,更多的依恋父母,想从父母那儿重新获取自信的资源,和自我完美感。   

家长要及时鼓励孩子,给予孩子坚定的信任,并把社会化过程中的受挫看成是普普通通的事,减低孩子的焦虑。家长要努力帮助孩子寻找,建立一种个人优势,如体育、艺术、写字、阅读,不管哪一个方面,孩子觉得他是最棒的,这样的感觉就会让孩子获得必要的自信与自尊。   

最糟糕的做法就是夸大孩子的缺点,或因为孩子学习不够好而全盘否定孩子。这样会给孩子在建构自信自尊的心路历程上增加沉重的负担。鼓励孩子勤奋学习、喜欢自己、接纳社会是很重要的。   

3.性别意识与自体性。   

在这个阶段要帮助孩子形成性别意识。

心理学认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处在性心理发展的潜伏期。其实,更多的资料显示,孩子在这一时期一直或多或少伴有自体性爱,通过抚摸自己的身体来缓解社会化过程中的焦虑。他们对异性没有感觉,却在同性伙伴的交往中感觉兴奋与快乐,并激发友情与亲密感。   

家长要告诉男女孩子各自的行为规范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