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环境教育进行时—周慧君

作者:  来源: 实验学校审核: 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09-11-01 00:00

  环境教育听来很空洞、很大的一个时尚概念,但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为师者首先应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巧动脑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就能将抽象具体化,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对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环境教育。
一、 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挖掘古代教学中环保意识教育。
1、通过古诗文教学,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优美的自然景物,理解环境与作者抒发感情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对健康人格养成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其自然的特点:其一,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环境教育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是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促使学生在情感上发生变化,在情感上对环境保护产生一种积极的不由自主的认同态度;其二,应该在美育的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祖国文学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前人留下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语文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去感受环境中的美的事物,热爱美的事物;其三,在强调重视自然环境的同时,还应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倡建立和谐、自主的人际关系和豁达、平和、宁静的心境。
在古诗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折射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意识健康教育有效的途径。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调动学生去想象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中。
2、感受古诗文美的意境。
体会自然与诗人、自然与诗关系的同时,还可以对照现在的自然状况,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思考。比如,我在讲授《村居》一课时,就组织一场讨论,题目是: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的生活居所,你选择诗中的环境还是现在的城中生活,并说明理由。学生非常踊跃,他们有喜欢诗中田园风光,说它自然环境好,说它民风淳朴;有的喜欢城市生活,说它科技发达,文明进步,更多则希望能把两者合二为一,在经过点拨之后,大家达成共识———社会无论怎样发展,都需要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不知不觉中,学生接受了一项环境教育。
对当前环境,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也是教学中需要重视的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对自然环境接触的日趋减少,人们的想像力被束缚了,心态变的浮躁了,心境变的狭隘了。随着环境的恶化,产生优秀诗文的“土壤”也在逐渐消失,空气污染使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了无踪影;河水的污染使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样的美景,“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云”的画面难得一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益驱动占据了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没有了,那种“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民风少见了,随着城市污染范围的扩大,那种“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悠”的环境也离我们越来越远。
所以,我们今天,在进行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就是要引导学生去体验一种回归,一种与自然融合为一体的回归,一种豁达开阔意境的回归,一种关注万物变化,与万物同喜同悲的回归,一种人类心灵家园的回归,它通过教学,最终就是让学生明白一点——人类离不开环境,我们应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
二、身教胜于言教,环保教育就是人格教育。
说百句冠冕堂皇的话莫不如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时,除了在理念、思想上进行耐心的说明教育外,更重要的在于行动,因为身教重于言教,为师者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往往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而学校中的环境教育究其实质就是人格教育,把爱护人类生存环境作为人格教育目标,我们把环境意识社会公德与实践行为作为人格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目标。只有首先尊重自然,自然才会尊重人,才会有效服务于人,人对自然的改造,要把眼前的局部的需要同长远的、整体的需要结合起来,把人的需要的满足同促进自然界的发展结合起来。在当代环境道德已成为每一个公民所应有的思想素质,是健康人格的一项重要内容。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1、栽花——生命的教育。
校医赵医生喊住我,递给我长着一棵名不见经传的草花的泥团:“周姐,你把这花栽了吧,我这没花盆。”这是一棵永不会开花的草花,但翠绿的叶片摇曳着生命的光辉,我拿着盛满土的花盆和这棵草花到班级,我想在同学面前栽,立刻就产生了效果。“老师,你栽这棵草干啥?浪费这美丽的花盆。”同学质疑并阻止我,“不,它也是生命。”我拿着这棵草花,非常认真的对学生说:“同学们,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绿色的生命,我们任何人都要尊重它,保护它,就像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牌子”绿草茵茵,踏足何忍”一样,我们才能尊重绿色的生命,我们只有随时尊重每一棵花,每一根草,才能真正处处进行环保。”
2、操场拾遗——化废为宝
今天风大,我们依然上操。在我们队伍左侧的远处空地上有一个饮料瓶,我像猎人发现猎物般快速的捕捉上去,就在我唾手可得时,较大的风又把空瓶吹到了前方,我又快速跟上,终于抓住了这个猎物,等我回到队伍,我发现同学们闪现在脸上的不屑一顾的笑容。回到班级,我挥动着这个太熟悉的饮料瓶,大有介事的问:“谁知道这是什么?”“饮料瓶!”在同学们大声回答后,我说:“不,它不是饮料瓶,它是一角二分人民币。”我从同学们面部表情中已看出你们对我的嘲笑,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民教师,竟在大庭广众之下满操场追着一个破饮料瓶子跑,成何体统?“但是如果每个人每天都捡起一个瓶子,我们全班七十人就能够捡到8块4毛钱,一个月就能捡到200多块钱,一年就是2000多块钱,大家说这是不是一笔大财富?”面对同学们恍然大悟似的神情,我给他们讲资源匮乏国日本怎么节约一滴水,一张纸,我给他们讲经济发达的瑞士怎样用三分钟煮鸡蛋两分钟用余温焐熟,一场规模宏大而持续的捡废品,化废为宝的活动就这样成为班级的主要活动之一。
3、反例教育——发人深省。
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大多采用正面教育,并且经常以身示范,但适当地以己为反例,印象更为深刻,教育效果颇为不错。学生随意吐痰,扔纸的现象屡见不鲜,对此我经常说服教育。举日本广岛亚运会十万人的会场座无虚席,而全体离位,竟无一张废纸,全世界为之震惊,甚至恐惧。说此例时,学生的确三分钟热血,周身沸腾,而事后仍有犯纪者,反其道而行之,一次自习课开始,我最后一个进教室,随意把门一摔“哐”全室哑然。后我又若无其事的用面巾纸拧了一下鼻子,又随意把纸抛在地面上,登上讲台,我又在众目睽睽之下吐了一口痰,这时,全班开始骚动,我佯装不解的问“有什么事吗?”这时,班长再也忍不住了,“腾”地站了起来,“老师,您刚才的一些举止太过分了。”他的脸涨得通红,“我哪过分了?”我学着平时有时学生反问我的口吻,“你随意大力关门发出响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随意扔纸,破坏了咱班的环境;更难以忍受的您随意吐痰既没教养,又侵犯了别人的身体健康。”他一气呵成,愤愤不平。“说得好!我非常感谢你的批评教育,那么好,我现在可以说了,老师问大家,刚才班长所质问我的是不是老师经常教育你们的,而老师刚才所做的是不是你们经常做的呢?你们看老师这样做就忍无可忍了,那么,你们总这样做,大家都这样做,你们说我们环境会怎样,我们生活的空间会怎样,我么的人格修养会怎样?”同学们恍然大悟,都若有所思,却心悦诚服的点着头,在换位思考中,在反面事例中,我对学生进行着环境教育,而润物细无声的对学生的人格修养道德情操进行着陶冶,而这种良性循环不断刺激着学生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方式、途径可以说无定法,因为处处有,时时有,细节中我们可以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不乱扔废物,不随地吐痰,爱护一草、一花、一树、一桌椅,大处我们可以通过开班会,演讲竞赛,学科渗透,还可以走出校园进行环境方面的研究性学习,但我感觉最关键的是让环保意识深植于每个学生心田,将环保作为自己的人格素质之一,让环保行为成为我们不经意的已像洗脸刷牙那样司空见惯的行为,而若达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为师者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并且讲究科学艺术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经营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生活。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