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作者:  来源: 实验学校审核: 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09-11-01 00:00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的热门话题,美化环境、保护环境、创设环境成为人们共同的责任。那么普及大众的环保意识应从加强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开始。现在的中小学生将是下一世纪的主人,他们的环保意识如何,即他们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对环境科学的掌握情况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
  我们学校承担《中小学生环保行为习惯养成研究》这一课题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课题研究和实践,丰富了学校教育内涵,提升了教师科研能力,更加提高了学生道德素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了具有”环保”特色的学校教育。
  本课题的具体研究分为五个阶段,下面作以汇报: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一)工作内容
1、  前期调查,整理课题,申报相关材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  收集国内外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相关文件:如《中小学环境教育指南》、我国由国家环保局,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联合印发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
3、  校本课程的实施
4、  校园环境宣传,开展环境教育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
5、 环境教育目标制定
6、  环境征文活动
(二)、具体安排
内容 时间 项目 对象 形式 负责人 资料积累
前期调查 3月 对学生现有环保知识抽样测试 三~四年级各抽样一个班 选择、判断填空等为主 王迎笑 学生抽样卷
  对学生环保行为、情感意识测试 五、六年级各抽样一个班 选择、判断填空等为主  学生抽样卷
  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环境教育目标制定 3月 学校环境教育目标要求 3-4年级
5-6年级
7~9年级 讲座
班会 王音

苏万飞 环境教育目标
  校本课程的实施 4月 课程时间设定 3—8年级 2周一次或一月一次(待定) 各年部主任 
  教学设计(或活动方案)    教案或活动方案
  教师教育教学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方法    经验总结、教学方法
  校园环境教育宣传 4—5月 校会,班会环境教育专题  每周一次 王楠 各班级作以记录本
  国旗下的讲话(环境教育)  每周一次  讲话稿
  各中队命名汇总表
  环保征文活动 7~9年级 一月  优秀文章展板
  第一阶段的活动2中,收集国内外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相关文件,事例,可以看到,国外的很多地区已经很早的将环保纳入教育之中了:
  日本名古屋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指导是这样进行的。老师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环境问题;思考自己或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为解决环境问题、为创造更好的环境而勇于实践的积极性。语文教材中有关环境问题或自然问题的题材,除了作为语文教学中基本的教学方法外,让学生学习教材的表现手法,在自己身边发掘题材,调查收集历史资料等,可以使学生通过语言增强他们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表现,丰富他们敏感的精神世界。比如六年级教材中,学生们通过《充满活力的土壤》、《湿地与丹顶鹤》的学习,理解土壤和动物以及大自然的构成关系,懂得因为人类活动、都市化和产业开发,各种形式的土壤污染使土壤正在不断地遭到扼杀,丹顶鹤失去了自己生存的场所。通过“从书里面知道”的学习方法,对课文中没有涉及到的环境问题进行资料收集,用自己的思考将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参考课文中阐明自己观点的方式在全班题为“对人类的呐喊”的环境问题讨论会上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活动,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理解。
  第二阶段:课题开展阶段
  (一)、工作内容
  1.  侧重不同的研究方向,确立本学校环境教育的课题
  2.  课题开题,培训实验教师
  3.  签订课题研究协议
  (二)、具体安排
  环境教育展开形式学校在各门科目教学中,以观察、实验、调查、参观、实习等体验性的学习方式对身边的事例和问题开展环境教育,培养学生自己关注周围的环境,自主、自发性地唤起学习热情。在学校里,环境教育所采取的走出课堂,进入生活的形式较多,教育者们将校内活动延伸到家庭、社区,形成了校内外科目间连贯性的、课时分配持续性的环境教育活动体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在开展活动中特别留意不能使活动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得到环境恶化的印象,或者是让他们感到环境改善的无能为力甚至是前景黯淡。我们教师在教育中要引导学生,让学生们体验美好的结果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意识到自己对环境的责任。
  第三阶段:实施指导阶段
  (一)、工作内容
  1.侧重不同的研究方向,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2.开展课题,采取座谈会,洽谈,书面调查现场调研等形式,广泛听取学校师生的意见,指导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3. 邀请环境教育专家做专题学术报告或座谈,提高课题组成员和学校课题实施也规划的针对性。
  4. 通过“边研究,边试点,边推广”的办法,充分发挥环境教育课题在我校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二)具体实施:调查问卷(另附一页)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阶段
  (一)工作内容
  1、 学校完成相关子课题研究报告,建立健全课题研究档案。
  2 、我校将课题的各项内容进行整理,接受验收。
  (二)具体实施
   环境教育应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1、知道人对环境的依赖,反思个人生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树立起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意识。
  3、意识到公民在环境中的权利和义务。
  4、关注环境,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第五阶段:课题结题阶段
  1. 我校课题组全面整理课题研究成员。
  2. 我校课题组将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审核,总课题组验收。
  通过四个阶段的课题研究,我们了解到环境教育一门是"学中做"的教育,非常需要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来发展其对环境的意识,理解力。而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全民的事业,涉及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也需要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学生自觉参与,是搞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小学学生在环境意识提高的基础上,必然产生保护,改善和建设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因此,需要提高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自觉地参与环境保护的各种活动。
  (1)学习环境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态工程等生态学基本概念和知识,了解灾害、能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它们分析环境问题及其包含的生态系统原理。
  通过活动,使学生从思想上、情感上尊重环境、关心环境、热爱环境、理解环境,进而形成对环境的正确态度和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并促使及周围人群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向着有利于自然和谐的方向转变。
  (2)获得处理环境问题的基本技能。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文体参与,以及学生的实地调查、考察及亲自实践,使学生初步具备解决基本环境问题,改善和优化环境的初步技能。
  (3)发展学生的其它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还可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角色扮演能力、决策能力等,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材料收集整理、数据处理、实验设计、写作能力。
  不妨借用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环境问题案例教程”一书序言中一段作参考——“公众的环境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激发人对地球,对社会的责任心的教育,是种帮助人们改善自己的行为,以便与环境建立良好关系的教育,这是地球每个公民都应该接受的终身教育内容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确实是这样的。
  总之,保护环境,教育为本,从小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我们生存的地球会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为保护人类共存的唯一的地球环境而共同努力。

锦州市实验学校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