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让环境教育学生 让学生体验教育—张露露

作者:  来源: 实验学校审核: 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09-11-01 00:00

  教育问题是永远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它所影响到的不仅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甚至是整个民族、整个人类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一天都希望传授给学生很多知识,希望自己每一天的教育工作能见实效,希望自己的教育方式能够为学生所接受,真正的做到“润物细无声”,为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乃至教师已经对“填鸭式”的“教”和“说教式”的“育”持否定态度。更倾向于要求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注重师生的互动等教学技巧,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这对于教师来说,单纯的“教好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有效的呢?
首先,教育要贴近生活,不能让学生隔绝于大千世界而只啃书本或只听空洞的说教,要贴近现实、关注社会;其次,教育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我们现在的学生将会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愉快地“心甘情愿”地接受,让品性人格自然生长,我们塑造人的努力才会成功;第三,教育要重视学生实际与心理需要,重视学生参与教育过程的机会,重视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及思考认知的过程。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问题》一书中有过这样的阐述:“经历了学校生活的第一个季节,我们就深信:赞叹长着火红色的硬果的野蔷薇,欣赏还挂着几片黄叶的树干匀称的小苹果树,心疼被初冬的寒风吹僵了的西红柿株——这一切都在唤起儿童对有生命的美好事物的亲切、爱护的态度。在儿童心里,一株植物便成了有生命的东西,这个生命在凛冽的寒风中会瑟瑟发抖,于是孩子们就想保护它,帮助它抵抗严寒……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儿童、少年和青年形成关于美、关于人的思想、情感和体验中的高尚和神圣的观念。我们要使这些观念成为有血有肉的东西——用高尚的道德行为的生动事例来充实他。”这段文学描述了他把学生们放在自然环境和自然活动中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去观察自然、感受自然。那一草一木在学生们的眼中都是充满生命激情的伙伴,需要他们去爱惜、呵护,他们心中的善良、热情、诚恳被唤起。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远胜于喋喋不休的说教。
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它不再是简单的爱护花草树木,保护飞禽走兽,而是关系到人类能否健康生存,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大问题。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思想素质,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与环境和谐相处,保护环境是关键,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村,人人都要关心,人人都要尽力。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造成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及室内空气污染等后果。让学生们树立环保意识,在保护环境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增强对各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增长他们的实践能力,发扬他们的合作精神,在活动中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
一、环境教育促进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学习。
环境教育的很多活动让学生们意识到他们面临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多数依赖于知识。例如学生们去调查水质污染情况,有一些人感到无从下手,而一些平时对历史与社会、生物课很感兴趣的同学就知道从水中采集动植物样本比照分析。学生们搜集调查得来数据材料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统计,得出的结论直观形象。而调查报告的最终完成更离不开同学们的文字处理。平日在课堂上刻苦学习的同学在活动中也得心应手、应付自如,这对一些同学也是一个很大的触动。
更主要的是,在实施环境教育的活动中,同学们形成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唯愿以后以他们的专业知识去解决社会面临的问题。
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而“公民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责任意识。成功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树立牢固的责任意识。
环境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虽然环境问题中的许多事情必须由国家和政府来做,但有些事情却与每一个人有关。例如学生每天上课都要带矿泉水、纯净水,对此,我就引发学生思考:你们的父母都是喝自来水长大的,为什么短短几年的时间自来水反而成了“非饮用水”?它出了什么问题?在学校组织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们上网查找资料,查到的资料数据让他们触目惊心。原来水质污染到了人难以下咽的程度,全国几千条河流目前只有几十条能做为饮用水源!几个研究小组的同学还亲自到锦州两条比较大的河流——小凌河、女儿河进行考查,取来水样进行化验,拍下了水质污染的图片,抓回了几条小鱼进行解剖,看到家乡河流现状,他们忧心忡忡,有的情不自禁地捡捞水中的废气物,有的怒不可遏地寻找污水排放的“原凶”。在课堂上听着他们的慨叹:“我们今后还能喝什么?”,我想他们以后也许成为政策的制订者,企业的决策人,亦或是一位很普遍的公民,那么今天这样的活动一定会对他们的未来生活产生很大影响。
我校学生的住处遍及市内各区,有的还在近郊,在讲述各自的居住环境和上学沿途所见时,学生们发现我们已经被各式各样的垃圾包围了。南山的庄稼树木上高悬着白色的塑料袋,有的山坡已完全被生活垃圾盖住,形成一座“臭山”,家门口污水横流,垃圾遍地。住在小区里的环境虽较好,但车辆过多,空气质量差,噪音过大。同学们在讨论如何改变居住环境时说:“我们现在虽无力改变大环境,但也应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比如说应尽量少用木质铅笔、一次性的筷子,这样就保护了森林;少用一次性饮料杯、塑料袋、泡沫饭盒,这样大大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注意自己用过的电池不要乱扔,这样就能避免重金属对土壤、对河流的污染。他们表示不仅自己以身作则,还要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耳闻目睹的事实教育了他们,唤醒了他们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他们迫切地感到环境问题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危机近在咫尺。
在环境问题调查活动中,学生们真正学会了要以行动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调查触动了他们,环境教育了他们。
三、环境教育让学生学会与自然、与他人和谐相处。
环境教育使学生明白要保护自然,关心地球的生存条件,明白了人与自然地关系,懂得了只有尊重自然,自然才会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
在生活中,他们会把环保意识转化为自觉地行为,他们会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做维护环境的小卫士。
实验学校是一所新建校,校园的一切都是崭新的,校领导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行爱护校园一草一木的教育。洁白的墙壁,清洁的地面,崭新的座椅,造价高昂的塑胶操场,校园中的花草树木,这些都需要学生精心的爱护和管理。每天清晨,教室和校园都会出现他们忙碌的身影,但是学生们心甘情愿。由于他们的努力,使得他们生活在一个舒适、整洁的环境中,便利于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使原本枯燥、紧张的学习因环境的优雅而轻松、愉快。从这看似简单的活动中,学生明白了只有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才能取得“双赢”的效果。
人不是孤零零地生存在世上的,而是和他人一起生存在世上的。一个人应该如何对待他人,怎样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这也是一个中学生值得认真去探索的问题。在实施环境教育的活动中,社区也是一块重要的阵地。许多学生在节假日参加社区活动,开始时学校要求,最后变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拾起地上的一块废纸,清洁所居住的楼道,到参与绿化植树,进行环保宣传等,这些活动使学生们学会如何使自己变成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学会了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
让我们每一位教师把环境融入到教育中去,让学生在环境教育中开阔视野、收获知识、提高素养,从而保护环境,爱我家园。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