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让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伴随学生每一天—王迎笑

作者:  来源: 实验学校审核: 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09-11-01 00:0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良好习惯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而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最关键时期。因此,教育学生知道对与错,分辨荣与辱,明辨是与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学校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锦州市实验学校是锦州市委、市政府倾心打造的全市唯一一所高标准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现有65个教学班,4000多名学生。建校以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感受到,教育学生知道对错,明辨是非,晓得荣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夯实学生做人的基础,就是交给学生一生受用的财富。因此,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把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针对学生特点,精心设计载体,寓养成教育于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伴随学生每一天。
一、 加强领导,建立体系,形成教育网络
为提高我校学生的基本素养,遵照《锦州市小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指导性意见》,以《小学德育大纲》为指导,以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我校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实际为依据,以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为教育目标,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紧紧围绕我校的办学理念,秉承“做事求实,做人求真”的校训,把培养有修养、负责任、会学习、善求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总目标,作为我校德育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大张旗鼓的抓好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1、 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建校伊始,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学校党、政、工、团领导参加的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养成教育计划的制定,学生生活行为养成教育的落实、检查及评估。同时,以年部和班级为落实养成教育的实体,负责组织开展养成教育活动,从而形成了以领导小组为龙头,以年部和班级为落实养成教育的实体为主体的养成教育领导机制。
2、建立网络,形成体系
我校组建了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五个网络,即由校党委、科研处负责的基本理论教育网络,由教导处、年部主任、班主任负责的行为规范教育网络,由团委、大队委负责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网络,由各教研组负责的学科渗透教育网络,由总务处负责的学校环境教育网络。根据我校的办学理念教导处制定《实验学校小学部办学理念实施细则》及《“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实施方案》,各年部根据《细则》和《实施方案》结合本年部实际情况又制定出各具特色的《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各学科组及班主任分别制定学科计划及班主任工作计划,所有教师根据上述计划又制定了实施计划。这样便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养成教育体系。
3、制定规划,明确任务。
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锦州市实验学校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实施方案》,对养成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工作目标及检查评估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引导学生感知并践行身边、学校、社会的真善美,明确提出,一二年级重点知对错,三四年级重点辨荣辱,五六年级重点明是非。帮助学生通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来深化道德知识、丰富道德实践、确立道德信念。
制定《实验学校小学部办学理念实施细则》、《实验学校小学阶段学生养成教育质量目标》,分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身心健康几方面,按不同年级分层次提出具体要求,它既是学生日常的行为准则,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指南与标准。同时确定了每年每个阶段的活动内容,如一月份利用寒假开展“争做家庭小主人”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三月份结合“学雷锋活动日”,开展“学做助人小雷锋”的实践活动,培养感恩助人的习惯;四月份结合清明节,开展“学做新时代小英雄”活动,培养勤奋好学乐观坚毅的行为习惯;五月份结合劳动节开展“我有一双小巧手”活动,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习惯;六月份开展“体育节”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七月份通过开展“葵花朵朵向太阳”活动,不但使学生“知党、爱党”而且培养他们关心社会、关心时政的习惯;八月份开展“夏日军营”活动,培养学生按规则做事的习惯;九月份被定为“文明礼仪宣传月”,每周一个专题,分别培养学生的“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守时惜时”的习惯;十月份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系列活动,培养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习惯;十一、十二月份,结合期末复习开展“自我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自律、自信、自我完善的习惯,使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层次化、规范化、系列化。
二、 拓宽渠道,设计载体,确保贯彻实施
养成教育的过程就是“知、情、意、行”的过程,“知”是基础,是前提,“情”、“意”是过程,是方法,“行”是目标,是归宿。在养成教育中,我们做到了“知、情、意、行”四个环节,循环往复,和谐统一,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自建校以来,我校在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依据时间顺序、年级层次、学科特点,坚持“三个为主”原则,即教学为主,全面渗透;活动为主,寓教于乐;实践为主,正向强化,大胆拓宽渠道,精心设计载体,以确保养成教育目标的贯彻实施。
1、 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进行养成教育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要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一是充分发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些教材教育作用,为了提高德育实效性,开展最佳教案设计,进行课堂教学竞赛,创设乐学氛围,落实养成训练,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除此之外,我们还根据教学重点适当调整教材,又对有些内容进行补充。王音老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把传授知识和陶冶情操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她的思品课受到学校师生的好评。学校还坚持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授课时力求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挥、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思品教研组编写文明礼仪校本教材,开设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分别从“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个方面,让学生了解礼仪规范,按不同要求分层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针对小学生敬礼不规范的现象,利用文明礼仪校本课时间强化训练,规定少先队员要行队礼,标准动作是:右手五指并拢,大拇指略微弯曲紧靠手掌不可与四指分开。手掌与小臂成一直线,五指与顶头距离以一拳为宜。与此同时,全体教师统一标准,目标一致,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做到,如:衣着得体,举止端庄不在校内骑车,弯腰低头捡纸,升旗仪式站姿端正等,强调“师表”意识。我们从细节入手,多方面、多层次,强化教育内容,使学生从中受到多角度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2、 以多元活动为主要载体,促进养成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的载体,以其显性和隐性的形态涵盖了学校一切教育行为和教育因素,因而我们除了在日常管理中处处寓德育内容于其中,还精心设计许多活动方案,给一些传统的德育活动赋予全新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一是坚持升降国旗制度。每周一早晨全校师生聚集操场,举行升国旗仪式。由国旗班学生承担,包括出旗、升国旗、奏国歌、唱国歌、国旗下演讲、呼号等环节。整个仪式隆重、庄严、特别是由每周评选出的行为规范标兵担当的“国旗下的演讲”,紧密联系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及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更增强了教育效果。
二是坚持常规开展“知恩、感恩教育”及“学雷锋”活动,通过队会、班会,使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体见班队会内容安排)
三是为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我校坚持广泛开展“三习三每”活动,即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健康生活习惯、良好学习习惯”,坚持“每天背诵一个励志警句、每周讲述一个感恩故事、每月训练一个良好习惯”,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初见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每天背诵一个励志警句。各班级每天在黑板的一侧书写一个格言或警句,发动学生收集,鼓励学生每天背诵一条,以此来鞭策学生的行为。通过活动,让学生丰富了知识,同时懂得了更多的做人的道理。
每周讲述一个感恩故事。以感恩教育为主题,在开展为父母、老师、同学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的同时,发动同学收集有教育意义的感恩故事,每周二在班会上讲给同学听,学校择选好的题材在红领巾广播站中播出,从而教会学生如何去感恩。
每月训练一个好习惯。在不同的年龄段,根据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不同而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小学低段主要进行“做事”习惯的培养,并渗透“做人”的内容。中段主要进行“学习”的培养。高段在巩固低、中段教育的基础上,集中进行“做人”的教育。这三个内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循环渐进、互有交叉的,而不能把他们完全分开进行。
四是以重大节假日、史实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开展各种校园文化节活动,丰富养成教育的内涵,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几年来,我们在常规活动的基础上,围绕建国六十周年等,开展了融文学(演讲、朗诵、征文、电影赏析)、艺术(书法、绘画、漫画、手抄报展),体育(拔河、跳绳、乒乓球、趣味运动会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参加人数多的大型活动,同学们感知并践行身边的、校园的、社会的真善美,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习惯意识。
3、 以生活实践为主要基地,践行养成教育
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巩固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在“知、情、意”的前提下,最终落在行动上。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同时,还要践行养成教育。
实践活动是学生思想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好习惯的重要途径,是学校进行传统美德礼仪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有效方式,因此我校分别建立校内外活动基地,并积极开展“三讲三为”活动使养成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感恩教育有机结合,收效良好。
在校内活动基地食堂中,积极开展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即排队讲秩序,进餐讲卫生,餐毕讲礼仪,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编写《对错歌》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三字经;在校外活动基地福利院中,开展“三为”活动,“为福利院小朋友唱支歌”“为福利院小朋友写封信”、“为福利院小朋友献爱心”等系列活动。
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心怀感恩,回报社会和他人,自身文明素质不断提高。
三、 注重管理,搞好评价,巩固教育成果
任何工作,光有布置和安排是不行的,还必须跟上检查督促,搞好评价评估,表彰奖励,给学生、教师创造一个争先创优的机会,激发全体师生的竞争热情,不断巩固养成教育的结果。
1、 制定评价标准,建立竞争机制
建校伊始,打破传统评价机制,变评“纪律卫生红旗班”为“星级班级”评比,变评“三好学生”为评“星级学生”,建立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终极评价与过程评价、校内与校外评价“三结合”评价体系。通过“星级班级”的评比活动,设立了“行为规范小标兵”、“道德小模范”、“学雷锋小标兵”、“星级学生”等评比激励机制,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不同方式,定期组织检查、公布成绩、表彰奖励,给学生、教师创造一个争先创优的机会,激发全体师生的竞争热情,不断巩固养成教育成果。
2、 规范管理过程,实行量化评比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关键在于训练,并反复强化,使其达到规范化的程度。在养成训练上,学校规范教师护导,加强课间巡视,填好《值班日记》,从文明礼仪、卫生清扫、课间活动、自习辅导、两操评比、文明就餐、爱护公物等七个方面细化评比内容,量化评比成绩,每月一主题,每周一重点,每日一检查,坚持“日反馈”、“周总结”、“月评比”制度,强化管理。

  进一步完善红领巾检查团机制,实行“三级管理”(即校大队委—年部—班级)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觉践行的育人目标。学校大队部建立起的“学校少先队督察团”、 “年部红领巾示范岗”、“班级值周长监督岗”等监督团队活跃在校园里。还广泛设立“日常行为监督岗”,红领巾广播站开辟“自律信箱”,使学生受到扎扎实实的教育训练。
3、 注重科研引领,形成经验总结
几年来,我校坚持科研兴校,大兴学习和研究之风,本着“求真、求实”的原则,沿着在“学习中研究,研究中工作,工作中创新”的工作思路,通过“问题就是课题”来研究学校工作现状;通过“课题解决问题”来不断提高学校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学习---研究---工作---创新---发展”,这是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链条,无论是师与生,起点是学习,目的是发展。学校本是个学习的场所,建设学习型社会,学校是主要阵地。我校小学阶段的核心目标是“教会每一名学生,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教者首先要会教,学者才能学会,最终实现发展,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为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基。为此我校以“专题研究”的方式引发出问题进行研讨整改,以“月汇报”的形式进行心得交流,以“论坛”的形式进行先进经验推广。
建校以来,学校就一直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省“拥军爱国示范学校”,被市政府授予 “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市“三八红旗集体”,市教育局市直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市“文明学校”、“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党风行风建设先进集体”、市感动民心先进单位、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2008年度德育科研工作先进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被市教育局授予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学校,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常规先进学校、国家级优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今后我校还将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进一步总结提升我校养成教育的实践经验,优化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把养成教育作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大特色,开创我校养成教育的新局面。

2009年10月9日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