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生物:《病毒》教学反思——王诗粤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作者:王诗粤发布时间:

教学反思是成就名师的梯子;求真、向善、臻美理念指导下的坦诚的、细致的、实事求是的反思;自会帮助自己提升再提升,与优秀教师的目标接近再接近;与人生难得的巅峰体验走近再走近。王诗粤老师的这篇教学反思就是自我制造的成就自我、成就学生的梯子。

本节课分为三部分:病毒的种类;病毒的结构和繁殖;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首先明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通读教材数遍后,理清自己对本节课的认识和想法:

1、病毒的发现和观察虽不作为重难点,但本节课内容不多,大可挖掘这部分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验思维;

2、应挑选一种病毒引起的疾病作为本节课主线,贯穿整堂课的知识点,而这种疾病应贴近学生生活且是他们感兴趣的;

3、由于病毒的特殊性质,我们无法在课堂上直观观察,这使得病毒的结构、繁殖十分抽象,不易学生理解,可通过模型来让学生们直观感受。

接下来我进行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我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希望做到流畅不突兀。围绕本节课重难点设计开展了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活动,高效地完成了学习目标。下面,我对本节课的亮点和不足作以反思。

亮点一:对教材的再处理

如按照教材对病毒介绍的顺序授课,大部分内容需采用讲授法和自学法,感觉不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本着“让学生去发现、去表达”的理念,对教材中知识点的呈现顺序稍作了调整,由“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引入,让学生们依次分析出病毒的“寄生”、观察发现病毒的“小”、推理出观察到病毒的“时间”和“工具”、扮演科学家共同讨论出病毒的发现过程等等。这样做保持了学生上课时思维的活跃状态,增加了学习成就感和学习兴趣,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性。

 




亮点二:以狂犬病病毒为线索贯穿课堂

狂犬病是较贴近生活、同学们都知道但又不完全了解的疾病,再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同学们会对它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以它为主线来贯穿病毒的种类、结构、繁殖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知识点,环环紧扣,学生们兴趣盎然。

 

亮点三:学生组装、介绍病毒模型,强化病毒结构记忆

病毒的结构简单,但较抽象,两个组成部分也不容易说准确。因此设计了组装病毒模型的小组合作,随后找几名同学介绍自己的病毒结构,反复几次,强化记忆。同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组装病毒的形状,引出病毒的形状分类,顺理成章,也比通过观察图片来分类更有趣味性、印象也更深刻。

亮点四:利用模型在黑板上演示病毒的繁殖和生活

“既然制作了模型,就要将模型利用效果最大化”,带着这样的想法,我设计了在同学们读书自学后用模型演示病毒繁殖的环节。考虑到高中会继续学习噬菌体,因此演示的是噬菌体的繁殖过程,一边演示一边向学生设问:“病毒利用了自己的什么?”,“利用了谁的物质?”不断强化概念,并引出“自我复制”知识点,随后模型配合着板书呈现出病毒的生活史。这样的方式形象、直观,也比视频呈现的时间更久,方便同学们记下笔记。

亮点五:板书和练习环节的设计

板书的设计是将病毒的特点都呈现后是一个球状病毒的样子,也和最后拿出的球状病毒模型相呼应。模型是利用软陶和棒棒糖制作的,在练习环节,利用“传递病毒”的形式答题,答对了可以拿走“病毒”上的一个棒棒糖,但由于时间原因没有呈现出此环节。最后的练习用男女生代表同时答题的方式一决高下,虽是选派代表,但所有同学都会目不转睛地看着屏幕思考题目以提示本组同学,气氛热烈的同时也巩固了知识,比拼结束后将之前没有利用上的棒棒糖作为了这一轮获胜组的奖励。

 

不足:

一、对病毒的发现过程处理的不够深入

在病毒的发现这一部分设计了“我是科学家”环节,希望通过和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来重现伊万诺夫斯基的实验。但在此环节,我讲解得不够细致,对实验的挖掘不够深入,同时在PPT上没有呈现相应的内容,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同学。

改进:在PPT上呈现出几种学生们讨论的实验方案,分析对照组、实验组,与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从而得出最佳实验方案。

二、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没有及时、正确的反馈

在回看视频时发现一名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说道:“破伤风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当时我没有仔细思索给予了肯定后就进行了下一个教学环节。现在回想,关注自身大于了关注学生,对学生的回答没有做到及时、正确的反馈。

在病毒模型展示环节,一女孩儿说她制作了噬菌体侵染进细菌的模型。我和她说“一会儿在老师讲病毒的繁殖时你再利用你的模型给大家演示”,随着教学环节的进行,我将这件事忘在了脑后,如果利用得好,这将是一个有效的课堂生成。

改进:课下及时向学生做了知识上的纠正,同时在今后的课堂上,要将教学流程熟烂于心,跳出流程,关注课堂,关注学生。

三、语言不够精炼,时间把控不足

语言组织上还存在“说啰嗦话”、“抢学生话”等问题,个别环节时间没有分配好,导致没有充分的练习时间。

改进:精炼语言,写详案,精确时间,反复练习至熟练。

本次参加市三课功比赛感触颇深,在准备之前,我将我的教研记录本翻看了一遍,里面有校领导和市、校教研中代老师和景老师对我们青年教师的建议和指导,认真体会领悟后开始这节课的构思,在大体思路形成之前感觉是最痛苦也是耗时最长的阶段,随后各个教学环节的顺序,每个知识点的教学方式逐渐确定,修改,再确定,再修改......如此反复,教学流程从别扭到流畅,教学目标的体现也从模糊到清晰。接下来细化课堂,突出重难点,精炼语言,备学生......经历了艰难的过程得到的是对教材更深的认识,对教学更多的想法。同时也反问自己,平时的课有没有这么认真的准备?前段时间晓芳姐上了一节市教研课,代老师和景老师都这么评价:“她的课平时就是这么上的!”现在体会到了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做到这样是多么不容易。多学习、多思考、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将是我职业生涯中不变的自我要求和奋斗的目标。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