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张丽芳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作者:张丽芳发布时间:

《晏子使楚》是一篇春秋末期的一个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齐国的大夫晏子奉命访问楚国,他靠自己的机智不露声色地驳倒了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楚王。不但维护了自己和祖国的尊严,反而将了楚王一军,最后得到了楚王的尊重。我根据本课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2、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3、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4、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这节课中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是以穿越剧的形式导入。上课伊始我就与孩子亲切对话说:“同学们最近一段时间穿越剧一直比较火,那你们喜欢看吗?这节课老师帮你们完成这个愿望,带你们穿越到春秋末期,来到楚国大殿,看看这里都发生了什么事?”孩子对这种形式充满了好奇之心,进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以兴趣为主线。这也充分体现了孔子的那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孩子上课后孩子的积极性都很大。

二、以晏子与楚王的对话为主线

本文篇幅较长,而且逻辑性也比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抓住一个问题“晏子是如何回击楚王的?”,这样以部分带动全篇的学习方式不仅使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变得清晰明了,也在教授孩子一种学习方法,这样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就有所突出,不至于让孩子在学习和复习是不知所措。

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我认为本文应该让孩子重点体会语言艺术的感染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了晏子与楚王的对话进行讲解。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我将晏子三次回击楚王的对话运用三种不同的形式进行讲解。第一次是教师引导孩子来学习,第二次开始教师就放手让孩子去表演,使这节课进入高潮,第三次是以习题的形式来学习的。我认为一节精彩的课堂就应该放手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

本节课的不足有:

一、朗读不充分

这节课本应该给孩子孩子充足的时间朗读,这样才能充分体会到语言的魅力。但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却忽略了这一点,而对文章的分析过于多,这样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孩子有时候就说不出来自己的感受,这就是老师的疏忽。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孩子朗读的指导。

二、缺少自己的创新

整篇教案缺少我自己的创新,没有自己的内容,自己的思想和独特创新,思路和设计都是比较陈旧的。而真正的一节好课,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理念。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阅读一些教育学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量、拓宽思路,寻找不同的视角,有自己独创的思想。

我的教学之路还很漫长,我还得不断努力学习,才能力争在未来的教学中取得较圆满的成功。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