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蜀鄙之僧》教学反思——邸桂君

来源: 实验学校作者:邸桂君发布时间:

这次的评比课,我上课的题目是《蜀鄙之僧》,感受颇多。

有一点体会是要上好一节课,教师不但要有自己的教学思想,还要在研读教材、设计教学中拥有勇于自我批判的过程。我习惯于独立完成自己的备课,在一系列的思考之后,我设计出自己的第一次教案,似乎很流畅,很丰满,无论是内容的理解,内涵的挖掘,还是能力的培养,绝对是样样兼顾,好象是一篇夯实之作。暂告段落后,有意识地带着挑剔的目光再次捧起自己的设计,我开始思考这是第二课时的教学,哪些内容和第一课时有过多的混杂之处?哪些是不疼不痒的内容?是该留还是该删?删!于是,一系列的文白对读等没有了。是啊,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读文品悟中快速独立地借助译文来辅助理解不更能避免学习的机械与枯燥吗?换换头脑,打起精神后再捧起课本,我问自己这节课的亮点是什么?一个自然段接着一个自然段的学习,处处有章可循,学生会有什么新奇感吗?无新鲜何来乐趣呢?这样一想觉得这节课设计得有些平淡了,怎么改呢?再次研读教材,猛然有了想法,澎端淑写这篇文章时是用对话的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的,为什么不干脆从对话讲起呢?越想思路越清晰,于是变成了新课一始便让学生画出对话,并体会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读?问题似乎很简单,可学生要真的读准语气,就必须对课文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把握,而把四句对话恰到好处地处理完毕,前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任务也就随之化解。在那种热情高涨的氛围中没有哪一个学生甘于落后,在各种感受的品读评析中促使学生巧妙地理解感悟。于是,乏味的古文理解就变成了学生的主动探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一下子提升了数倍。课堂上,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分角色读,各个都是入情入境。读中译,读中悟,读中赏析,读中自然成诵,整节课孩子们兴趣盎然,主动探究,不仅深刻理解了内容,提炼出主题,做到了随堂识记,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古文朗读能力,让孩子们切实体验到我国古老文化的魅力。

还有一点体会是我们要相信孩子们,相信只要坚持合理的培养训练,孩子们就一定会带给你惊喜。说实在的,我觉得本节课重点突出,整节课孩子们高度配合,学习过程中可谓抑扬顿挫,高潮起伏,自己上完课后也觉得比较顺畅。也许我们都曾有过师生合作不太默契的经历,几许尴尬,几许无奈……然而,只要你不放弃,肯坚持,从一个问题入手,从一个词、句、片段引导赏析,从一次失败分析原因,从一次成功开始鼓励,从一个高度到另一个高度,让学生前进前进再前进,直到课堂上有的学生的发言会让你突然感到惊喜。噢,我的学生他可以随机理解汇报出这样的一个高度,可以畅所欲言地说出你事先预设不到的一个词汇……那种感觉是什么?是喜悦!事实证明,只要付出,每个老师都会拥有这种无穷无尽的喜悦。

真情无价,大爱至简。一位教者用自己的真情,用自己的大爱去揣摩、推敲自己的课堂,去突破一个又一个难关,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学生,那定是一项无尚荣光的伟业!大家一起努力吧。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